位置: 首页 - 公示公告 - 招标公告 - 正文

招标公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5年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05-05-10 信息来源: 浏览量:

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家按新型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杭州市第二文教区,占地1026亩,校舍面积35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图书信息与学术交流中心等一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群,给杭城北部增添了重要的标志景观。

  城市学院依托浙江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目前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艺术学院和法学系,共计33个本科专业。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0800余人,并已依托浙江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授予国家统一印制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证书,经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条件者,授予浙江大学学位证书。

  浙江大学负责城市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大部分任课教师、管理干部从浙江大学选聘。目前学院34%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63%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城市学院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生为本,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

  城市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目前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药理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4个市级重点学科;网络与计算开放、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三个市重点实验室;新闻学、通讯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学院扶持学科。设立了建筑工程管理与技术研究、会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等16个科学研究机构。

  城市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学校,致力于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2010年学院力争成为地方一流的教学型大学,2020年要力争成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地方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


考生问答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为城市奉献全面人才”为宗旨,以社会大量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了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育观、质量观,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准则、精通专业知识。

  学院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及竞争力,就业层次高,两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3.6 %,高于全省本科生平均水平。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怎样培养人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继承和发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优良校风,以“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宗旨,将学院发展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中,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办学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学思想,形成了城市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1、建立应用型的专业体系

  学院确立“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根据浙江省及杭州市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和行业背景以及发展需要,不断建设新型的应用性专业,实现了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学院结合就业市场的特点来设置专业,并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更新、增删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例如:法学专业改变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等传统专业方向,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了政府法务、司法法务、市场法务、国际法务等方向,2005年又新增了公共事业管理方向,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增加了“算法与计算”、“应用统计”方向,新闻学大类增加了“国际新闻”方向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也作了调整,以适合社会的需求。

  2、确立“112”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基本形成了“112”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按大类招生培养,打通基础,进行通识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转换能力;二年级按专业培养,精心组织专业核心课程,体现本科要求,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三、四年级按专业方向培养,灵活设置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和环节贴近市场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得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具有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

  3、推行个性化的学分制改革

  学院积极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及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程、听课方式、任课教师的权利,着力实现“一个学生、一张课表”的“个性化”培养。

  4、坚持“国际合作”和“产学研”的办学思路

  学院一直坚持与国外优秀大学在教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办学、联合课程、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学院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开展了涉及不同学科、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目前国际合作项目在校学生已达1000余名。学院已有一届双联合作班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同时,学院结合地方特色,坚持“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由杭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由杭州市27个局委办及相关企业参加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了近百个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合作,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探索面向市场的特色教育

  为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学院以占领就业高端市场为目标,开设了多个特色教改试点班。如:“穆青新闻班”,面向全院招收非新闻专业二年级学生,实行“2+2”方案,前两年在原专业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两年进入新闻专业学习,实行学科交叉,培养宽基础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另外,还开设有“创业人才孵化班”、“对日软件开发培训班”“ 网新计算机软件班”、“留法预备班”、“留日预备班”等度身定制试点班。
    
  6、建设“双师型”的优质师资队伍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学院在教师引进中注重优质和实践能力并重。目前学院教师除由浙江大学择优选派外,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来自企事业实际工作一线,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学院通过挂职锻炼、兼任职务等方式,安排教师脱产、半脱产到校外一些实际岗位上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7、创建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校园文化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各种成长成才的平台。党团活动热情高涨,学生党员已占总人数的10%。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宽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学生科研创新长足发展,数学建模竞赛屡获国际、国家大奖,各类文化英才辈出,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

  8、营造以人为本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拥有设施先进的图书信息与学术交流中心、智能化科技综合大楼、装配中央空调的全新教学大楼、各类功能齐备的运动场馆等,还建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外语调频广播台、语音视听教室等。学院图书信息与学术交流中心拥有的丰富的图书、报刊、电子资料以及电子阅览室,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参考资源。除了可以共享浙江大学的部分实验室资源外,学院建有物理、化学、现代电子、广电新闻、信息工程、模拟经济管理行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开放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等实验室。

  新型学生公寓4~6人一间,每间寝室配有独立卫生间、电话及网络接口等。其它生活辅助设施完备,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学院的校园安全指挥中心为学生提供24小时求助服务。校园一卡通系统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管理服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怎样激励学生成才?

1、学历颁发

  合格毕业生授予国家统一印发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证书。符合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条件者,经浙江大学学士学位审定工作委员会审定,授予浙江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2、“高等教育立交桥”

  学院与浙江大学构建了“高等教育立交桥”,即每年在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拔1%的优秀学生进入浙大本部学习,在优秀毕业生中推荐保送免试研究生等。通过“高等教育立交桥”转入浙江大学的条件: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身心健康,体育课考核合格; 高考成绩在第二批本科线以上;学习成绩优秀,课程成绩总平均分专业排名前列;通过两门浙江大学基础课程的考核;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行为。

3、完善的奖学金制度

  学院设立最高荣誉奖“学院杰出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奖金额为10000元的“新生精英奖学金”。此外,学院还设有各种单项奖,包括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教育实践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外语成绩优秀奖学金、创新奖、才艺奖等。

  社会各界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捐赠设立的奖学金有:浙江大学旅美校友汤永谦先生捐赠的汤氏基金;美国江浙工商总会捐赠设立的美国江浙工商总会奖学基金;香港知名人士查济民、刘璧如夫妇捐赠设立的刘璧如国际交流基金;香港企业家陆向明女士捐赠设立的安达克奖学金(面向成绩优良的贫困生、特困生);香港亚非纺织集团陆增祺先生捐赠设立的陆穆堂奖学金(面向成绩优良的贫困生、特困生)、优秀学生国际交流基金等。

怎样才能进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1、录取批次浙江省按照浙江省招生办公室规定,建筑学专业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其他专业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其余省份:所有专业按照各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批次招生。

  2、收费标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预收标准进行预收,即艺术设计专业学费20000元/生?年,建筑学专业学费18000元/生?年,一般普通专业学费16000元/生?年,国际合作项目专业学费25000-26000元/生?年(不同项目,收费略有不同)。

  3、录取原则

  英语单科成绩要求:“经济管理类”、“新西兰国际教育合作班”专业原则上要求90分(含90分)以上,“英语”专业、“中澳双联班”专业原则上要求100分(含100分)以上, “艺术设计”专业原则上要求60分(含60分)以上,其余专业要求65分(含65分)以上;数学单科成绩要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则上要求90分(含90分)以上,其余理工科专业要求65分(含65分)以上。

  护理学专业不招收无志愿男生,其余专业对男女生比例无特殊要求。

  “新西兰国际教育合作班”只招收第一志愿考生,在城市学院项目就读期间不能转专业。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

  所有专业仅限招英语语种的考生。

  根据浙江省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本科第二、三批次分数线以上生源情况,按计划数105%-110%的比例确定学院第三批次调档线。若出现生源不足,学院按计划差额数105%的比例提取第二志愿考生档案。其它省份按计划数120%的比例确定调档线。

  在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到第二志愿按3分级差录取,其余志愿按分数优先录取。

  在专业录取过程中,若出现总分相当的情况,理工科主要参考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文科主要参考外语、语文等单科成绩,进行取舍。

  对加分考生,在专业录取过程中,按原始分计算。

  4、2004年第三批录取情况 理科最低508分,平均526分;文科最低532分,平均546分。

  特别提示:学院于2005年6月26日(星期日)举行“校园开放日暨2005年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欢迎广大考生及家长参加。填报志愿期间,学院将在招生网上开设网络咨询平台,并将派招生宣传老师赴各地咨询,咨询地点届时将在学院招生网上公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