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5月17日下午,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教授李霄翔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的“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外语类课题启动会暨首届全国独立学院外语学院院系主任联席会议”上做了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挑战、思考与对策”的学术报告。报告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李霄翔指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作为唯一一门全国性标准的课程,唯一一门所有学科、所有层次必修课程,唯一一门社会风险度高的课程的尴尬窘境。他说,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公共基础课。当前大学英语存在着课程内涵多、受众面大、期望值高的特点,而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出我国的外语教学在理论层面上,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在报告中,李霄翔归纳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英语教学是培养“精英型”、“储备型”人才还是培养“普及型”、“应用型”人才;教学需求与教学管理上应该是谁适应谁;教师面临着教什么、怎么教的疑问,而学生面临着学什么、怎么学的疑问;教师在其早期所积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总会呈现出滞后于时代要求的师资现状;学生应养成“我知故我学”还是“我学故我知”的学习态度等问题。
李霄翔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观念改革是先导。对于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李霄翔认为,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校本主义”的教学观念,按照基础加提高、四年不断线的“分层次、自主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遵循社会实践性的学习规律,形成“信息化、人与计算机”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学、管”集成和“责、权、利”明晰的教学管理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李霄翔强调,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从而使工作“研究化”。同时,要以研究环境、研究对象、研究大纲、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和研究评价为研究导向,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