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高考考砸了请别哭
发布时间:2007-06-18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离高考揭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每年这个时候,作为高校教师,也是我们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每每看到和感受到六月下旬这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景,我有很多的感慨。作为母亲和家长,我的生命中也曾经历过现在的家长正在经历的这个阶段。我们的孩子十二年来努力奋斗和拼搏,都是为了十二年后的这一刻。为了这一刻,他们每天在家中第一个起床,熬夜熬到最晚,没有时间尽情地玩耍,没有时间在父母的膝前撒娇,没有时间看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没有时间玩那些引人入胜的电脑游戏,也没有时间放飞他们最纯正、最生动、最烂漫的情怀。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牺牲了很多,我们的家长也牺牲了很多。我想有过这段经历的人,见我用“牺牲”二字,一定不会认为我用词夸张。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正常的睡眠和欢乐的嬉戏?但考虑到孩子的将来,虽知高考是件磨人的事,我们家长依然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这人类耐受力的极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这个令人心焦的结果。
 
    十几年前,我在法国读书时,有一位天津高校的老师曾对我说:“为了儿子的高考,我像一只老母鸡,天天要想办法鼓励儿子不要泄气。为了使儿子不受诱惑,我戒了电视,每天起早为他做早饭。为了保证他的营养,每天要变着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可我的儿子只上了大专,大专就大专,我受够了,再也孵不动了,现在我自由了,可以出来进修了。”十几年过去了,谈到高考时我经常会想起那位老师说的话,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样的母鸡妈妈实在是太多了!眼看高考成绩即将揭晓,请问家长们你们准备好面对了吗?做为母亲与老师,作为过来人,我很想对那些惴惴不安的父母们,尤其是对那些品学兼优却在高考中一时失利的学生及其家长说说我的经历与想法。
 
    我的孩子是2001年参加高考的。在我的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我就看到一些同事的孩子有考上北大、上海交大或复旦的。他们向我传授的经验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给他(她)一支笔,让他(她)经常在纸上图图画画,这样就能让孩子在上学时用笔自如。另外要给孩子一个固定学习的地方,能让他(她)读书回来有固定的地方做作业。不要陪在孩子身边,所有的作业都要让他(她)独立完成,只有做完作业才能让他(她)出去玩。在孩子最初上学的日子里,一定要让他(她)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样以后的日子才能省心。在孩子小时候,我给她买过许多童话书,因为她非常喜欢我给她读童话。在她眼里,书本中的一切是美好而有趣的。在小学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她自己会拿一本带拼音的连环童话书在院子或房间里看很久。我听从了同事们的建议,学习上的一切都由她自主完成。在她读完一年级后的暑假,我去了法国读书,一去三年没有回家。但对孩子的学习,我心里已很有底――她的学习习惯已养成,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我回国时孩子长高了一大截,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小学六年级按程度分班时,她在四个班中被排在第三班(四班最好,三班其次,二班和一班再次之)。此时,我发现了孩子的偏科。她的童话续写可以让舅妈们看得津津有味,但她不喜欢数学,数学题实在解不出就会凑数应付。也许在她看来,数学是远不及语文和英语来得有趣的。幸运的是,她在初中遇到了一位事业心很强的数学老师,常常会给他们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由于我女儿的文科很好,在课下几乎不需花费什么时间,所以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的数理化的操练上。中考揭榜的时候,她令我们满意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浙大附中。在中学的六年里,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她所不喜欢的理科上,可是因为偏科,再加上文科综合也没有发挥好,高考揭榜时她只考上了三本,这与她一直以来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从我03年调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作以来,在我们每年招收的新生中,大多数都来自省里的各类重点高中,也有一些来自像杭外、杭高、杭二中或学军中学那样的知名重点高中,初来报到时,他们或多或少带着失落的情绪,觉得自己是英雄落难。我的女儿当时大抵也抱着同样的心情吧。
 
    经常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家长会问我:三本值不值得读?要不要让孩子去复读?我一般都会建议他们不要让孩子复读。就像当年面对我的女儿,我会对那些落难英雄们说:“正视现实吧,为什么别人高考可以发挥正常,而你却失常了,难道考上重点的同学确实不如你?重点大学是有比例的,如果你有能力却考砸了,运气姑且不论,总能多少说明你存在一些弱点,至少你的心理素质没有那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好!再考一次,就能保证你下次一定发挥正常吗?如果你真是英雄,那么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是会发光的!要好好总结,争取东山再起!现在强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后的路还很长,咸鱼翻身和出人头地的机会将会伴随你的一生。”我没有犹豫,让我的女儿上了三本。
 
    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区别除了师资以外,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学生群体学习的自觉性。我对女儿说,不要重考,也不要失落!就我的经验,大学读书读成怎样,尤其是文科,70%以上取决于自己,当然学习的环境也很重要。你上学后,一定要带好你们寝室的4个同学努力学习,你们4人再影响4人,如果班里有8位同学学习非常上进,那这个班的学习氛围就会越来越好!我的女儿很争气,她的寝室室友也都很努力,她们在大学成了获奖的群体,毕业后都有了很好的归宿。我女儿每年给我拿回一等奖学金,外加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毕业时还得到了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在她大三时,我对她说,如果为了拿奖学金,必须门门课拿高分,限制了你的课外阅读的自由,我们就不要拿这个奖学金。你应该多参加些社会活动,读些开阔你知识面的书,这比纯粹的高分要有益。其实不用我说,我女儿从小就对文学和历史抱以很大的兴趣。小学六年级时,她因为喜欢电视剧《戏说乾隆》中的女主角赵雅芝,为了找到类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之类的剧中台词的出处,她会独自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诗经《关雎》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初中时,她在自由阅读中受了五四时期那些学贯中西的学者们的感召,便开始大量阅读那些清华北大教授们写的文章。高中时,她因为敬仰林徽因,会买回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来读。不管高中学习有多紧张,她从不会因为学习而放弃阅读文艺作品和每天的报纸。高中的时候,因为怕我们会说她不务正业,她曾偷偷摸摸用笔名在《钱江晚报》上几次发表文章。文章发表后,她原本是准备独自偷着乐,但后来还是因为忍不住心中的得意而告诉了我们,为此我们当然是高兴的。
 
    我自己也觉得快乐学习很重要,读书不是一早一夕的事,人的成功在于积累。我从来不会为了高考去剥夺她的阅读自由,也不会为她的物理得了次不及格而责怪她,我觉得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我女儿在大学四年中,一直是校报的记者,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大四那年,她与我合作翻译了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同时也保持着专业排名年级前五的好记录(这个排名包括本专业二本和三本的所有学生)。大学毕业那年,她托福考了640分。为了向我证明她的实力,她DIY联系了英国传媒专业排名前十的几所学校,并拿到了两所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出于对法语的兴趣和法国文化的好奇,同时考虑到留学法国和留学英国的性价对比,最后她选择了去法国里昂三大就读管理专业。
 
    里昂三大是法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其管理学院是巴黎大学以外的法国最大的管理学院。我女儿用一年时间读完了硕士课程,并在位于法国雷诺卡车厂内的瑞典沃而沃信息技术公司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实习,每月的实习津贴超过了我这个副教授的工资,在生活上实现了为期一年的完全独立。在法国两年的学习开阔了她的视野,尤其在全球500强企业实习的经历更是让她亲眼目睹了法国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敬业精神,学到了业界精英们的行为和处事方法。她在那里结交了不少朋友,多次受邀去她那些优秀的同事家做客。她在公司的实习陈述赢得了比其他法国实习生更多的掌声。她将在今年六月底进行论文答辩,同时也将开始考虑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在课余休假时,她自助旅行了法国的一些城市,走访了意大利的主要名城,邂逅了瑞士的日内瓦与德国小镇奥芬堡,她希望自己能在留法期间尽可能多地的游览欧洲,因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她的一个心愿。
 
    应该说,她出国两年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法语毕竟是她的第二外语,管理学也不是她大学本科的专业,用第二外语一年修完一个全新领域的硕士课程,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实习,我想不是每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生都能取得的成绩。我想这一切可能是收益于她平时广泛的阅读和兴趣,以及她在其中所形成的对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困难的乐观――她的实习内容是要通过了解她所在的IT部门的工作情况,用英语独立地为部门中的14-15位同事搭建一个相互联络的网络平台,整理和发布最初的一些信息,须知IT在她是一个比管理学还要陌生的领域,但她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而在实习期间,与她最投缘和对她帮助最大的一位法国女同事正是因为和我女儿在午餐时畅谈中法哲学和文学的异同而一见如故结位好友的。
 
    当然,在设计我女儿的将来时,我没有忘记我作为老师的责任。从05年开始,在我的引导与培训下,已有16位同学到法国各类优质大学留学,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今天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离硕士学位仅有一步之遥,他们在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相比毫不逊色。今年又有近10名同学也在整装待发。我法语培训班中的同学在学长们的榜样作用下,个个都很努力,恨不得把一分钟时间掰成两分钟用。临别前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感谢话是:“原来我们根本没有想过我们也能出国,还能够读国外的名校,多亏了您的鼓励与指导”。今年我的一个学生进入了欧洲17所最顶尖的商校联盟,成了目前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们的又一个优秀榜样。前两年,我们城市学院的前院长鲁世杰教授出过一本书《沐浴金色阳光的城院人》。该书文笔生动优美,内容真实,介绍了我们城院一些优秀学生的成长与成材事例。我想这本书也许可以成为那些正在为自已的孩子高考没有发挥正常而失落和郁闷的家长们的一剂良药,对我们的新生也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用我的经历与感知告诉大家:高考成功,进入精英大学不是成材的唯一途径,成材的路有多种方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不要为了一时的功利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我的女儿平时阅读面很广泛,兴趣也很多,虽然应试不很成功,但在留学、实习、乃至于有趣味的生活中还是展现出了优势。我常对我们同学说:“你们考上城市学院,要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你们中极大多数上了二本分数线,属于金字塔三等分中的第一等分,虽然不在顶尖上,但已经进入了第一等分。高考成败,综合因素很多,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要有愧疚感。”我们家长自己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也不要给自己的孩子过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抱怨。抱怨的结果只会让自己的孩子丧失自信。只有鼓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阳光,变得生气勃勃,心中充满创造美好未来的激情。
 
    前几天收到我女儿推荐我读的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研究所彭明辉教授一篇题为《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结》的文章。面对学生与家长在高考和择业前的焦虑与咨询,彭教授的答复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彭教授说:“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他还举了他自己的例子和他一位高中同学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这种说法:“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
 
    做为结束,我想对那些马上要成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及其父母说,进大学是个良好的开端。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年。许多的学习习惯需要重新调整,学习与生活会变得更加独立与自主。会有一部分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年变得比较松懈。高考很辛苦,但我们的同学需要在假期中调整好精神,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大学的学习,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经常会有三四年级的一些同学后悔自己一二年级不够努力,后面很难弥补。希望我们的新生引以为戒。另外,要处理好学习与社会活动的比例。新生的社会活动与学习的比例要控制在20/80。父母要继续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新生们一定要创建好自己的寝室文化与班级文化,要把自己看成是班级与寝室的主人,不要等待上天馈赠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命中的成功要靠自己创造。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