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和严峻的考验,各位新生都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9月5日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生注册报到的日子,虽然中午大雨瓢泼,但是学生和家长依然冒雨前来,有些赶早的家长四日上午就到了。在报道现场,还有一支庞大的穿着统一,挂着工作牌热情接待的志愿者们。其中最耀眼的当属传媒学院了,土黄色的体恤标有传媒特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全是传媒学院艺术班同学亲手设计的,醒目的红黄蓝三个喷漆圆代表了新生在传媒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里,实现自己绚丽多彩的梦想,走出自己五彩缤纷的人生道路。不仅体恤上标有特色图案,工作证也是由传媒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小的图标不仅体现传媒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无形中给新生一种专业骄傲感,使新生燃起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小小细节体现了传媒学生的用心良苦和对大一新生的关怀。
带着一份期待,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城市学院。为了让他们放心,9月5日下午,传媒学院便召开了新生家长会。与会的有传媒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张梦新,教学副院长王玉生,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张兰欣,以及各新生班班主任和新生家长代表。现场气氛热烈,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就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以及在大学里如何提升自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悉,传媒学院今年新闻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是560.4,广告录取平均分557.7,汉语言文学录取平均分553.9,艺术也在493.3分以上,生源质量非常优秀。在谈到为什么这么多出色的学生要选择城市学院时,张梦新分别从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高校立交桥、双师型教育以及考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等四方面做了说明。他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名牌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受到了全国考生的追捧。一些考生第一志愿就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不考虑其他三本学校。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大学,读最好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校的目标是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所以家长的期待就是学校的追求。家长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
王玉生针在学习方面对新生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新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对学习方面千万不能放松。要想真正学到东西,就要下苦功,要钻研,把专业知识学到家。尤其是英语,千万不能放松。其次,进入大学后,新生会接触到很多社团活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是非常重要的,当学习和社团工作发生冲突时,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再者,新生应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质量。学校也会加强督察组的督察力度,既保障大学生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同时也检查老师是否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培养一代代合格的学生。
看到在座这么多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家长,张兰欣跟大家聊起了知心话。她首先请家长多放心。既然把孩子送到城市学院,就表明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学校会有一整套方案来管理学生。孩子已经这么大了,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大学是学生的第二次断奶,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再不行,新生还可以通过高一届的学哥学姐还可以通过班主任解决问题。尽量放心让孩子去做。再次,她也请家长们多关心。在中学时,可能有些老师给同学们灌输再苦苦三年或是再苦苦一年,进入大学就很轻松的思想。所以很多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怎么安排学习。学习像脱缰的野马,一下子收不回来。所以家长应关注子女的课程表,关注子女的学习,关注学校的教学安排――比如说假期社会活动。家长应多跟子女沟通,多跟老师沟通。使小孩在学校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生活,学到该学的东西,学到该做的工作。
此外,家长代表也提出了自己在教育方面对学校的希望和要求。他们希望学校鼓励并倡导孩子的行为示范;严格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寝室安排上可否采用上海大学的室友自由组合方式,避免学生因性格不和而带来的冲突;加强学校卫生督察,解决上届学生遗留下来的卫生问题。希望学校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带有人文气息的寝室文化。
对于家长提出来的问题,分院领导均给于答复并且高度重视。这次家长会,进一步增强了校方与家长的联系,为给新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