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已立秋。这个夏天最热的时节已经过去,同酷暑的温度一样火热的高考招生此时正进行到三本末期。
同一本、二本招生略有不同的是,这一阵地,呈现公办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三分天下的局面。据媒体报道,在今年三本招生的竞争中,一些身处大城市、专业设置佳的独立学院成为考生新宠,一些分数已过二本线的学生甚至为了这样的独立学院舍二本而就三本。
截止至今年5月底,全国独立学院的数量已经升至317所。尽管独立学院仍为一些人所诟病,仍被一部分人视为“怪胎”,尽管其内部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但独立学院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来势汹汹的新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们在这里想探究的是:无论独立学院的属性如何,它已经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产物。相对于讨论独立学院理论上的是非,也许,如何将这一看上去不那么美的事物做得使多方受益,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
“谁能告诉我这个学校的真实情况啊?”在百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贴吧内,常有新生向师兄师姐了解学院的真实情况,而网络则充当了学校口碑最公允的评价基地。相对于部分学校贴吧里的谩骂和投诉,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吧里的声音相对一致。大部分学生尽管埋怨学校管理过于严格,可仍会得出“学校新落成、管得严、教师好”的一致评价:“这个地方管得很严,想要学习来这里,想要到大学好好放松还是别来。”一位学生如是说。
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当年建成当年招生,首年便招生近1400人。从此荣登京城四所独立学院的新贵,并且是四所中唯一的以工科为主的学院。如今这所座落于北京大兴狼垡村的独立学院的硬件设施比之第一年招生时更加完备,这使其院长李杰对今年的招生充满信心。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李杰告诉记者:学院仅在云南一省投放十几个名额,而第一志愿报名,又达到学校分数线的至少有上百人,世纪学院招生形势一片大好。
至此,学院主办方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和投资方代表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的心才渐渐塌实,世纪学院是为教育界与企业界合作的良好典范。而双方领导分别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又为这次强强联合添上了别样色彩。
市场需求VS教育规律
刚刚过完学院一周年的生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李杰心情不错。
从参与筹备到学院第二年招生,一年来的艰辛创业,使得长期在公办大学工作的李杰感受颇多。
原任北京邮电大学组织部长而现任世纪学院院长的李杰身上承载着市场需求和教育规律的两杆标尺。降低成本,扩大投入产出比是他这个院长需要为投资方考虑的,因此他早已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的成本节约;而尊重教育规律、保证教育质量又是整个学校的生命线,一刻也不得放松。“工作条件,能省就省吧。”李杰笑着说,没有国家投入,学院本着量入为出,勤俭办学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但在教学一线的设施配备上一定是不惜成本的―――李杰同时强调。
事实上,独立学院得益于其混合产权,往往也受累于此
资本的逐利属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似乎天生相悖,独立学院在这种拉扯中往往因为天平的倾斜导致管理的混乱和教学质量的降低。但在北邮世纪学院却幸运地无此尴尬。
“我从不干预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从不做杀鸡取卵的事。”作为投资人,全国政协委员、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的开放令人咋舌。从事教育投资十余年的他深知,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把握在于合作领域和合作对象的选择,以及合作模式的制定,而非对教学内容的直接干预和投资成本的加紧回收。
相对于全国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出于成本的考虑开设文科专业,张杰庭则更多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学院的升值空间。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在这个行业中独一无二的高端优势,张杰庭选择了北邮作为自己的合作者。
“这样做的结果是,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强势优势,而也可以避免与同质化学校的竞争―――选择北邮这样占据行业内制高点的工科院校,就是教师被挖走,到别的学校也没用。”张杰庭的想法在学院招生的第一年就得到了印证:因为专业设置极具吸引力,4月才拿到招生资格的世纪学院,短短几个月内就完成了近1400人的招生计划。
而张杰庭带给世纪学院的,不仅是资本更是符合教育人普遍欠缺的市场经验。他提出的“以销定产”、“十年跟踪服务”等理念完全是将企业经验移植到教育中来。李杰评价此举:更为关照学生利益,从而更利于占有市场。
正是张杰庭的开放,使世纪学院可以不用过多考虑投资方的需要从而可以全力投入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北京邮电大学对于教育工作的认真和对学校名誉的珍惜成为世纪学院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校的动机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对于世纪学院的寄望甚深:“我们从未把独立学院当作盈利渠道,如果只为了赚钱,我们的目光也太短浅了。”“世纪学院就是北邮的分校,两边的学生都是北邮的学生,两边的老师也都是北邮的老师。”
他向记者透露:最近北邮学位委员会决定,只要世纪学院的学生达到北邮本部的标准,也将授予北京邮电大学的学士学位。
这一举动不可谓不大胆。
独立学院已经屡屡引发争论,有人更将独立学院本科学位文凭的颁发称为“拿钱买文凭”。但林金桐对此颇不以为然:“我们这个社会,官本位观念特别严重,动不动就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区分开来,岂不知:人的价值是由以后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的,而不是以某一个时段的某一次考试、或进了哪所学校定终身的。”
林坦言,“有教无类”才是自己追求的教育理念,把不同特质、不同天赋的学生都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教育者应该做的事。而此次独立学院的合作遂成为林金桐的理想实践之地。
针对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诸多解读,林金桐这样说:“所谓的质疑,潜台词就是:独立学院是低人一等的。其实呢?现在全国只有不到15%的同龄青年可以进大学本科学习,他们都是优秀的、可造就的人才。”
世纪学院成立仅一年有余,作为本部校长的林金桐已多次至学院亲自为学生演讲,他常对世纪学院的学生们说:“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就学的机会才这么紧张。与发达国家的许多优秀新生相比,你们一点儿都不差。”而这样的思想终于在此次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后得以印证。
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都并非最早涉足独立学院的高校。当被问及为什么对独立学院的态度从最初的谨慎转变为后来的乐观时,林金桐告诉记者:“增加就学机会是我们最朴素和原始的动机。当经过与企业一次次的碰撞并且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的合作模式之后,我们乐于将学校的剩余资源和精力通过民间资本放大,从而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教育。”
“教育不是为了挣小钱的,而是为了整个社会挣更大的钱。”
采访最后,林金桐反复强调。
投资者的智慧全国政协委员、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谈起独立学院,总是气定神闲。
在北京乃至全国的独立学院投资者中,像张杰庭这样有过十几年教育投资经验的为数并不多。“我熟知教育工作者的思维逻辑,对与他们的合作方式颇有心得。”事实上,正是对教育规律的熟谙在此次与北邮的合作中,成为张杰庭最大的资本。
林金桐透露,曾经有多家企业找到过北邮。但最终北邮选择了锡华。一是因为锡华近在北京的地缘优势利于北邮本部文化对独立学院的辐射和带动,另一方面,则因为张杰庭本人对教育规律的熟悉。
“聪明的投资人明白独立学院的赢利点在哪里,所以他不会要求学院马上的回报,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李杰如是说,而张杰庭并未辜负北邮的信任:“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学院的后勤工作、给予处于创办期的学院最大的支持。”张杰庭坦言并举例:学院创办的最初三年,学生的平均学费是15000-16000元,但学院的生均投入就达到了22000-23000元。
“只有在学院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产生收益,投资者才有可能进行分配。”张杰庭深知。“因此,做教育绝不能仅图眼前利益。”张杰庭说:“这样算下来,虽然我短时间内利益是受损的,但从长远看我的上升空间更大。”
“在开始保证比较充足的教育经费,使我的合作者―――校长和院长感到很塌实,这是很重要的。”显然,张十分了解合作者的心态。除了一个财务总监,锡华再未向世纪学院安插任何人手。而即使财务总监也并未进入学院的院务会这样的决策机构。而原北邮党委班子中的组织部长李杰出任独立学院法人,则更是张杰庭的同行们不敢轻易为之的事情。
“这么做是需要一定气量的。”张杰庭说。而他之所以具备这样的气量正是出于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我想赚钱不如干脆做房地产或者基金投资了,做些短、平、快的事情,钱更好赚。”对于张杰庭来说,投资世纪学院最大的意义在于,健全了锡华集团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终身教育链条。这一意义远大于其资本升值的意义。因此,把学院做起来是张杰庭目前最关心的,而非资本的回收。
现在的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新楼乍起,9月即将迎来新的一批学生。
无论是李杰、林金桐还是张杰庭都对独立学院的前景十分看好。李杰甚至说:“在我看来,今天的独立学院就是国外私立大学的雏形。它既有母体的品牌和文化背景,又有机制灵活的优势,与国内现有的纯民办学校比,起点又较高。我期望,5-10年之内,如果有政策的扶持,独立学院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
但作为争议颇多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们也深知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独立学院抗风险能力弱,稍有风吹草动,学院就可能面临发展危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最后建议:“无论怎么样,独立学院都给想上学而不能上学的孩子还提供了更多的就学机会。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有问题是肯定的,但希望对她更多宽容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