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李岚清谈音乐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05-04-25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期携其著作《李岚清音乐笔谈》先后赴北京、广东、浙江等地高校,与学子畅谈音乐、艺术和人生。他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音乐的爱好者。”以下是李岚清同志《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录音整理稿。


“健身健脑,读书写书”

我前几次在其他高校与师生探讨音乐艺术人生的问题时,大家首先都会对我提出一个问题:过去你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公务很繁忙;现在你退下来了,看你走路还行,脑子也还不糊涂,到底每天都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首先要谈谈我的感受。

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做出榜样的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大战略决策,规范了退休制度,非常英明伟大,对保持我们的事业一代比一代搞得更好,保持我们的祖国不断的繁荣昌盛,是一个重要的体制保证,这也是现代政治一个进步的表现。所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很自觉地来执行这样一个重大决策。

我退休已两年多,归纳起来就是8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书。现在新的日程表的充满程度并不亚于我工作的时候。为什么要健身健脑?只有健康才能长寿(当然我也不希望自己太长寿),要保证长寿就必须健康。如果我们的晚年不能健健康康的那将是非常痛苦的,自己痛苦,家人痛苦,对我们现任的领导也增加负担,老惦记着我们病情如何,所以我们退休的同志首先要自己注意身体,保证身心健康。然后要脑子清楚。如何健身健脑?我打网球,游泳,我曾经是游泳健将,最高纪录不停歇地游过5000米,现在差不多可以游800到1000米。

怎么健脑呢?我在高中年代就会打桥牌,过去工作比较忙,打的时间不多,但按资格来讲我可能也算中国最老资格的桥牌手了。资格最老但技术不行,但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起到对人脑的全面训练和开发,需要逻辑推理,需要计算概率,需要有创意、出奇兵。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凡是打桥牌的老同志脑子都很好。我觉得桥牌是牌类运动中最健康的运动,我提倡在大学里推行桥牌。现在很多大学生风靡打什么拖拉机,我看到一些同志打拖拉机时气氛不是太文明,不容易控制住时间,桥牌就没有这种问题。我还有一个健脑的特殊活动――篆刻。我7岁就开始学篆刻,并不是想当一个篆刻家,而是篆刻可以训练脑、眼、手的精确配合,篆刻具有中国艺术文化的特点。还有一个活动就是读书,过去为了工作而读书,现在有时间把过去有兴趣而没时间读的书抓紧时间读完,免得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还有写书,我这两年多写了两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是代表我们整个为教育做过一些贡献的人们向人民做一个汇报;《李岚清音乐笔谈》,是我在分管教育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来我们提德智体,我认为不够,一定要加上美育。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我提出要恢复音乐课。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很困难,我和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可以通过录像教学的方法。必须恢复中小学的音乐课,在高中和大学里提倡高雅音乐进课堂,提倡交响音乐课。现实我们的音乐文化修养教育特别是对西方经典音乐文化的教育十分缺乏,我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就下决心写一本书。我收集资料有个特殊优势,可以“利用职权”请中国设在全世界的文化处帮忙收集材料,利用一些休假时间开始写东西。

“经典音乐有助于提高修养,开发智力”

为什么认为音乐对知识分子如此重要?我先不讲理论,先举几个例子。我国的第一首提琴曲不是音乐家创作的,而是大科学家李四光作的《行路难》(此处放音乐片段),他的音乐修养为他成为一个大科学家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曾写过一本书《科学的艺术,艺术的科学》,他的夫人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他们两人的结合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长得像农民,但他的小提琴拉得相当好,还在台上公开演奏过。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们曾经同台表演。美国联邦储备局赫赫有名的格林斯潘居然是学音乐科班出身,年轻时在爵士乐队吹萨克斯,因为这行竞争太激烈赚不到什么钱,才改学商业经济,最终成为美国的“经济沙皇”。1998年我接待过香港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谈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汇丰银行的总经理透露,他们招聘银行职员不仅招金融、经济专业,也招一些学音乐专业的。凭他们多年经验发现,学音乐的人很具有创意思维,学音乐的人加以金融经济方面的培训,可以变成一个更有造诣更有创意的金融家,成才比例居然比纯粹学金融经济的还要高。2000年我访问爱尔兰,爱尔兰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软件出口第一大国。我们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理工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软件开发的创意思维,这些事例都说明,艺术修养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要提倡高雅音乐呢?有些青年说,我们也喜欢音乐,但喜欢的是通俗流行音乐,为什么就不行?首先我要说,我不反对青年人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我就很喜欢两首流行歌曲,一首是刘欢的《你就是这样的人》,一首是家喻户晓的《我的中国心》,我觉得它们有思想有激情。但是坦白说,总体上我还是不大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有志于把自己培养为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的青年,光喜欢流行音乐是不行的,毕竟它是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还要研究高雅音乐和其他艺术。高雅音乐主要属于文化、美学范畴,经典音乐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有助于提高修养、开发智力。我曾在前苏联莫斯科读书,在那里听到一首《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成为我终生最喜爱的音乐之一(放音乐片段让大家想像莫斯科河的黎明景色)。中国也有很多音乐大师,比如赵元任大师,他作曲刘半农填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1927年做的,但现在听起来仍很有味道(随后播放该曲,并跟着哼唱歌词,声音浑厚中气十足)。

“音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特别推荐一位作曲家冼星海,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广东人的骄傲,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我建议全国特别是在他的家乡广东,开一些冼星海作品音乐会,让大家记住他并永远怀念他。他的作品《夜半歌声》我是在电影上学会的,当时我们这代大学生大多都会唱,但由于太长,很多人都不能完整地记住歌词,为了便于推广这首歌,我还大胆地把它压缩了四分之一,经歌剧院的演员演唱后表示还比较满意,没有什么压缩的痕迹。

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曾节省出一天的生活费去听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其实还有一首法国人写的《天鹅》也非常美(放《天鹅》音乐)。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美的享受,同时还能培养人正确高尚的情操,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广阔的胸襟,既尊重人的个性,又可以培养人的群体意识。比如合唱对于培养群体意识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业,都要像音乐一样,既发挥个人潜能,也要像器乐合奏一样相互协调,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音乐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我常想,有两个运动特别有助于推动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一个是晨练,一个就是合唱,如果我们中国把合唱运动给大力推广起来,少年、青年、老年合唱,不能不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方法之一。

我常想,为什么在18、19世纪欧洲音乐那样繁荣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大音乐家之间感情深厚,互相扶持互相借鉴互相交流。我们中国也一样,为什么唐代文化那么繁盛,就是因为思想开放,形成了文化人之间惺惺相惜、文人相亲近的氛围。杜甫有首诗叫《梦李白》,都变成梦中人了,可见两人的关系多么亲近;李白有首著名的诗叫《送孟浩然之广陵》。

好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18世纪末,西方解剖学家就研究过人类大脑的分工。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发现人类左右脑的功能不一样。左半球大脑担任语言、阅读、逻辑推理、数学、分析等功能,称为“语言脑”。右半球大脑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艺术和直觉等活动,称为“音乐脑”。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偏重于左脑的开发。我们还应该提倡右脑的开发、全脑的开发。我们在脑科学的研究上比发达国家晚了十几年,我工作时候推动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的上海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更科学的教育,开发右脑的教育。右脑的形象记忆是深层次的记忆,十五个没有逻辑联系的词汇,我用右脑形象记忆的方法,把它们串成一个形象短剧,这些词我马上就记住了,可以记一辈子。所以艺术音乐有助于我们全面开发左右脑,对工作学习很有帮助。

“喜爱音乐、艺术能促进人与人情感、心灵的交流”

就音乐艺术给我个人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我个人体会很多。文化的修养、艺术的爱好能丰富我的思维,用一些“不太正常的”、“浪漫的”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当年我们解决民办教师生活待遇问题,曾经多次想下决心解决,但困难很大,当时天津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民办教师题材的电影《凤凰琴》,非常感人,我就请中央电视台在电视上连续放;还不够,在中央开会的时候放给中央领导看;还不够,拿了100套发给中央领导;还不够,给国务院领导一人发一部,最后我给当时的李鹏总理推荐了这部片子,我问他,您看了么?他说看了,我说怎么样,他说“太感人了,我流泪了”,我说光流泪不行啊,咱们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用这个方法,把多年来的民办教师问题解决了,后来我想想,这也太浪漫了吧,但是正是这种浪漫的方法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喜爱音乐、艺术,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与心灵的交流。我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期间,曾多次肩负重要使命出访,深感“音乐是增进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方式”,以音乐为桥梁,结识了很多好友。你们知道法国总理希拉克现在在做一件什么事么,你们一定想不到,就像你们肯定想不到我会写一本关于音乐的书一样,他正在筹备写一部电影――《李白》,他还拜托我帮助他收集一些资料――中国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李白的。过去我们见外国领导人都要送些景泰蓝的瓷器之类的纪念品,携带很不方便。我见外国领导人一向不送这些东西,我就送文化产品。我送给意大利总统的是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在中国创作的一首提琴曲,是在北京图书馆找出来的;在莫斯科“申奥”期间,我在与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联欢时,我们一起合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上世纪50年代推出时共计有四段,但现在流传的版本却只有两段或三段。一曲唱罢,卢日科夫高兴地说,“现在莫斯科的艺术家也只会唱这首歌的两三段,我俩是世界上仅有的会唱四段的人!”友谊就这样结下了,“申奥”由此多了一些便利。我访问挪威时,在宴会上说自己喜欢格里格的音乐,让挪威副总理十分欣喜,她告诉我,在挪威有两个人是不能骂的,一个是易卜生,一个是格里格。因为我提到了格里格,宴会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对第二天会谈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谈以后,挪威副总理还临时改变日程,亲自陪同我们访问挪威的卑尔根,因为这是格里格的故乡;我和波兰副总理是好朋友,就是源于我们俩都是肖邦音乐的崇拜者。虽然我们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观点有分歧,意识形态不同,但文化艺术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如何培养对经典音乐的兴趣”

如何培养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我是因为对音乐家感兴趣,对他们的经历感到好奇,从而开始对他们的音乐感兴趣。一般我不愿说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家和作品,因为我喜欢的音乐家和作品有一批。但如果硬要让我说最,那我说我最喜欢贝多芬,最喜欢他的《命运交响曲》,但我喜欢上贝多芬是因为小学时学到一篇关于贝多芬与盲女故事的课文,虽然事后知道那篇文章是虚构的,但还是感谢它让我认识了贝多芬。至于莫扎特,是因为我的舅父有一架“莫扎特”牌的旧钢琴,我才开始知道这位天才音乐家的。对于李斯特的喜爱是我在做复旦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兼群众文化部部长的时候,张罗过一场李斯特故乡――匈牙利交响乐团的演出。而对于肖邦是从一部《一曲难忘》的艺术片认识他和他的音乐的。说这些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放过任何一瞬间一刹那的好奇,这个转眼而过的好奇可能会把你引向一个美妙神奇的音乐世界、艺术殿堂。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的爱好者。

李岚清在演讲中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美的享受,同时还能培养人正确高尚的情操,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广阔的胸襟,既尊重人的个性,又可以培养人的群体意识。”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