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城市学院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05-01-11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自5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实质上是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从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总结各国经验教训所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

城市学院刚刚举行了五周年院庆,总结办学经验,检阅办学成果,明确办学目标,增强办学信心。五年来城市学院的办学成果是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依托浙大,政府支持,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超常规发展的成果。如何能很好地总结办学经验,冷静地分析形势,准确地规划未来,勾画出今后一个阶段的战略发展蓝图,是摆在我们城院师生面前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而要解决好这个课题,关键是要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城市学院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学院发展的根本宗旨

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成才为标准,这是我们处理和协调好各项工作,保证大局,突出重点的关键。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根据是否能促进学生成才来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素质精良、敬业爱岗的教师与干部队伍是做好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根本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事业共同发展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之一,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职工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心理需要的较高程度的满足,社会荣誉感的增强与学院、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协调的发展。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三有利”的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教职工办学积极性的提高,作为我们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开展工作的判断标准。学院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师资队伍建设上来,创造条件、提高待遇、增强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考核,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激励与竞争,要大胆地启用中青年骨干,增强办学的活力。通过师资队伍,把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树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成为深得学院骄傲,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五年多来,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为我们创造了适应城市学院实际情况的一些基本原则,值得我们不断提炼,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1、抓住机遇求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机遇观,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是有深刻体会的。城市学院99年的创办,是抓住了全国高教发展的机遇,抓住了浙江大学服务地方、杭州市建设文化名城、浙江省对高教发展迫切需要的战略机遇。

我们在基本建设工作中,争分夺秒,特事特办,呕心沥血,迅速完成了二期、三期工程的征地、拆迁和主要的土建任务,正是抓住了宏观发展的短暂机遇,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办学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抓住浙大本部师资结构调整的机遇,吸收吸引素质高、教学好的教师到城市学院发挥积极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机遇稍纵即逝,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政策性、时际性机遇更为难求。如果我们不抓住可能的机遇,就不会有今后大好的办学局面,因此关键是要树立机遇意识,在未来五年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进一步加快我们的发展。

2、坚持改革求发展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型新兴的学校同样如此。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在教学工作方面,改革教学计划,探索专业方向,实施学分制改革,实行选课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大力推进学工体制改革,形成合力,资源整合,齐抓共管做好工作;管理体制方面,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二级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二级管理;后勤工作方面,坚持后勤社会化,不断引入竞争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等等。

要坚持改革,关键是要不断瞄准世界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学校管理方面不断借鉴,加强学习与比较,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促进水平的提高。而这也是城市学院由于年轻,可以在较高的起点上轻装上阵,充分发挥机制的灵活性,通过改革向更高起点不断迈进的优势所在。

3、同心协力求发展

城市学院的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品牌、教育资源、政策扶持,无疑是城市学院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根本。依托浙大,并成为浙江大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自身,并不断为浙江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城市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学院在基本建设、经费扶持、政策渠道、产学研合作等各方面,要进一步争取杭州市政府乃至浙江省、教育部的支持。

城市学院作为按社会力量办学体制运行的学校,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五年来,我们加强和海内外各界的联系与交流,获得了港澳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包括查济民刘璧如伉俪、陆增祺先生、汤永谦先生、美国江浙工商总会、陈占美李云华伉俪、陆向明女士等等,这其中不仅有经济物质上的慷慨捐助,更令我们感到珍惜的是精神上的鼓励。

通过五年的发展,城市学院凝就了“求是创新、自强不息”的校风,我们继承了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并不断弘扬光大;同时在学院创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渡难关,为了办好城市学院这个共同的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其中凝聚了广大师生的心血、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这样的精神将支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披荆斩棘,不断前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