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家企应倡导“大家文化”
发布时间:2004-12-06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12月2日晚,方太集团董事局主席茅理翔,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经管学术文化节”上,欣然应聘为客座教授,并为有着“未来企业家”美好理想的年轻人,做了一场关于“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的精彩讲座。茅理翔说,家族制企业要淡化经营权、所有权,在文化意识上,要倡导由“小家文化”向“大家文化”的转变。

茅理翔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浙江,作为一个站在改革前沿的省份,更加清晰地聆听着民营经济澎湃激情的脉搏。而占据民营企业85%--90%份额的,正是家族企业。可以说,如何处理家族企业的矛盾,如何规划家族企业的明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大道上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企业初期,全面依靠家族制

对于家族企业,国内一直存在褒贬两种不同的声音。对此,茅理翔先生的观点是:不否定,但要提高。 茅理翔先生指出,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要靠家族制。家族制管理客观上具有以下优点:一、委托代理成本低。因为所有决策权都归属家族内部,所以少了各级代理的成本。二、团队合作力强。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通过血缘关系集合而成,凝聚力强而信任度又高。成员之间非常了解,方便合作。三、决策机制活。决策既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标准。非家族企业中,由上至下层层设“管”,一个决策的传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家族企业因为内部成员的特殊熟识度,指挥起来如手之十指,机制上方便灵活。这就为企业在规避风险和抢占商机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四、风险控制严。家族企业由于血缘维系,内部信任度高,不用担心职业经理人跳槽等风险,能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基于以上4个优点,茅理翔认为家族企业还是有好处的。创业初期,一无资金,二无厂房,自然吸引不来人才。俗话说,先种梧桐,才能引来凤凰。这个时候,只有家人才会与你一起奋斗。

茅理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观点。他第一次创业是在86年,当时面临倒闭危机的茅理翔先生依然决定独撑大局,迎头挺进,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点火枪。然而,好景不长,企业委托生产模具的厂家竟然仿制起他的产品。这时候,茅理翔的女儿毅然下海,放弃了原本有优厚待遇的工作,办起了塑料薄膜厂,为父亲的工厂提供了最有力的援助。第二次创业则直接造就了方太的诞生。当时茅理翔的企业正面临残酷的价格战,失去理智的对手硬是将每件成品的价格从1.2美元压到0.3美元。茅理翔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儿子,咬咬牙放弃了去美国读博士的机会,毅然回到父亲的企业,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中去。不久之后,中国有了适合自己的厨房油烟机。而方太,则在这次技术革新中寻找到了新的舞台。 茅理翔感慨,是家人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支持。

上了规模,强调“淡化家族制”

既然家族制如此重要,我们是否要永远“坚持”下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茅理翔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反而要淡化家族制。这主要是因为会产生“管理错位”。清官难断家务事,当家族矛盾与管理矛盾混淆在一起,这中间的错综复杂,实非一言可尽。企业的管理,需要绝对的服从。这一点,在家族内部,显然无法做到;其次,在七姑八大嫂控制实权的家族企业里,排斥人才会是一个大问题。无才无德的亲戚高掌大权,有才有德的人才却被压制在底层。这样的企业,又如何引的进人才?即使引进了人才,又如何留得住人才?这个现象,在浙江各家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方面,企业求贤若�,一方面,却是唯亲任用。得罪不起家人,只好得罪人才。于是,人才走马灯花地换,企业却死气沉沉,毫无进展。那么,方太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方太董事长是我,总经理是我儿子,下面不准有我的亲戚和家族成员任干部。不仅没有家族矛盾,还能大量引进人才。”茅理翔不无自豪地说。他坦言,为了坚持自己唯贤任用的承诺,他也曾得罪过家人,但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守住了自己的诺言,也赢来了方太的今天。

中国企业家的道路是漫长的,而在当前否定家族制是不可能的。茅理翔指出,在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没有形成。同时,中国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信用体系也不完善。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是植根在家族企业的土壤上,盲目的全盘否定,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只有:苗死、土贫。

小探家族制模式 做好交接班工作

谈到现代家族制模式的探讨,茅理翔说首先要淡化经营权。其次淡化所有权。同时,他指出,在文化意识上,要倡导由小家文化向大家文化转变。那么,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首先是确立理念,创造理念。其次,要委以重任,充任授权。最后,则要强化培训(如阳光计划)。做好以上这三步,也就完成了文化意识的转变,即企业灵魂的升级。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民营企业的所有问题中,领导者的交接班无疑是最大的问题。交给谁?又如何交?对此,茅先生的回答是:“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同时,还要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茅先生说,自己现在的时间1/3讲课,1/3看书,1/3接待,公司所有的事,全部下放给儿子这个总经理。如此开明的父亲,顿时引来台下一些企业家子女羡慕的称赞。

讲座结束后,茅理翔与同学们就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进行了互动交流。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在学术氛围浓郁的空气中,悄然流逝。平时跃然纸上的知识,在社会现实的面前,竟然还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或许将是我们今后学习中应当注意的事情,真是“读书千卷,莫过听君一言。”

(汪恩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