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论文统计:谁最高产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本年度的统计采用了学科分布、地区分布和部门类型分布的方法。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度国际论文数最多的6个学科是物理、化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材料科学技术、计算技术、数学。而国际被引用论文篇数最多的6个学科分别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技术、生物、地学和数学。这表明化学和物理在我国不但盛产国际论文,而且也最为国际同行认可。
从中国科技论文的地区分布看,国际论文数最多的6个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北、天津,而国内论文数最多的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陕西等6省市,国际被引用论文篇数最多的6个地区是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吉林、浙江。通过分析可知,北京、上海、江苏在中国科技论文的产生及国际影响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陕西则是西部科技论文的高产省份,但被国际引用率还不高。
从中国科技论文的部门类型分布看,高等院校依然是我国论文的“制造”大户。在2002年度SCI收录论文中,来自高等院校的占了72.97%,研究机构占了25.46%,医疗机构和其他机构各占了不到1%。同样,在2002年度国内论文中,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论文篇数也是冠亚军:分别占到63.6%和13.29%。
国际合作论文:谁家最多
在今天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比往年新增了有关国际科技合作的论文分析。
2002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有7807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1.4%。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有3497篇,合作伙伴涉及62个国家(地区),我国作者参与工作的国际合著论文有4310篇,合作伙伴涉及58个国家(地区)。在这两种合著论文的合作国中,排列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
在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中,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位列前茅,在中国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中,学科排名也大致如此。
被引用篇次数:谁登榜首
2002年度中国科学家的论文被国际引用篇数和次数最多的是谁?中国科技大学的范洪义荣登榜首。他在一年中被引用的论文篇数有50篇,被引用的次数达到119次。
按学科,SCI收录论文数较多的作者是:清华大学杨小京和大连理工大学的闫振亚(并列)(数学)、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物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施敏(化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云南)的钱声邦(天文)、中科院地理与自然资源所许炯心(地学)、中国农业大学王贺祥(生物学)、浙江农科院陈炯(农学)、安徽医科大学沈玉先(医学)、北京大学陶澍(环境科学)、山东大学的胡季凡和张忠华(并列)(材料科学)、北京大学何进(电子学)。
清华大学的韩伟强以一篇国际论文被引用102次而位列2002年度被引用次数的第一位。
2002年度中国科学家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的有四个单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吉林大学和清华大学;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单位有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所(六篇)、中科院地理与自然资源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