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鲁世杰院长谈英语四六级考级
发布时间:2003-11-14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英语四六级考试年底将近,班主任、系主任责任制出台,师兄师姐全力最后一搏,学弟学妹首度奋力出击。你紧张吗,你自信吗?面对四六级,你有所思,我有所想,不知学院高层有何感想。近日,记者采访了城市学院院长鲁世杰,以下为鲁院长答记者问。

记者:鲁院长,您好。现在四六级考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相信每个同学心里都很紧张,尤其是考四级的同学,都在担心自己的学位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一次的英语考级,最紧张的恐怕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我们知道在学期初,每个班主任和系主任都签下了一份军令状,将四六级考的通过率承包到户,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经济赏罚是全面挂钩的。我想请鲁院长谈谈,城院高层是怎么想到要出台这么高责任度的政策呢?

院长:说到四级考,首先一点,它很重要。它与学生的学位直接挂钩,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就业,包括出国深造。所以说,它是非抓不可的。其次,在很早我就发现,不同班级、不同系别的学生,四级考的通过率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院长翻看着一份数据)比如说电器系,最高的班通过率是59.09%,最低的班只有29.03%,相差了一倍之多,至于文理科之间的区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在大范围鼓励学生学外语的同时,也要懂得逐个击破,给班主任施加压力是次要的,给学生动力才是主要的。

记者:可是这样会不会对班主任、系主任不公平呢?毕竟学生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比如自觉性啊,毅力啊,都是不能够外加的,如果班主任确实努力了,只是学生不争气,没有考好,最后却要老师来负这个责任,他们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呢?

院长:(含蓄地笑了笑)会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毕竟大家的基础不一样,有的老师很尽职,但是学生基础差,或是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考试的成绩,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就学院的整体情况来看,暂时还没有比班主任、系主任责任制更加直接,或者说更加容易见效的办法。我们说凡事要做到100%的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大局考虑。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去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说加大学风建设的力度。他们要做的,不是逼着同学去读外语,而是营造一个学英语讲英语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得到提高。等到所有班、所有系的积极性都高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班主任个人,我们是不会一棍子打死的,那肯定会在全面衡量后再确定他的工作成绩。

记者:现在很多考过四级的同学反映,说在大学的英语课上能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考四级的时候,几乎用到的都是高中里的知识,还有不少人是在没有系统复习的情况下去考的,而且也考出了,凭借的也是他们在高中时候打下的基础,那鲁院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院长:(略有所思)首先要承认的是,大学的英语教学本身存在着问题,设定的台阶还不够高,同学们没有很明显的向上攀爬的感觉。再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了六年的外语,而且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是质变的过程,在这六年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可以说是大幅度的提高。大学英语是个再学习的过程,对于基础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这些基础,是在中学的时候打下的,甚至连英语的语感,也已经形成甚至定型了。

记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的英语水平总的是100,其中70到80,甚至90都是在高中里学到的,所以在感觉上,大学里得到的知识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是这个意思吧?

院长:对,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你本人是否用功的问题。不太用功的,收获当然很少,感觉就和高中里没什么区别。你用功的,新学到的东西势必比人家的多,说不定就能感觉到,原来大学里的英语是这么丰富多彩的。

记者:这就是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一个状况,你付出的多,得到的自然也多了。(鲁院长点点头)现在都在强调四级跟学位挂钩,出现的状况就是很多人考完四级后,就没有再去碰过英语,学校也没有系统地组织六级的复习,都是想考六级的人继续用功,不想考的人从此就好象和英语绝缘了一样,他的水平就一直停留在四级线上,甚至还会出现倒退。那鲁院长您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四级的英语水平就从学校毕业,这真的是够了吗?还是应该把台阶再放得高一点?

院长:(爽朗地笑)这应该是因人各异的。英语六级考不考,应该跟你职业生涯的规划挂钩。如果你是要考研究生的,我建议你去考六级,如果你是要出国的,我建议你去考六级,当然六级肯定还不够,但如果你是要考公务员的,那就没有必要一定要考六级,因为公务员是不要求英语达到六级水平的。另外我觉得考六级毕竟是一个考试,我不去考,但可以把我的听说提高到六级的水平。

记者:就是说我有这个水平,但是不一定要去考。(院长又点头了)现在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我做考卷做得不错,但是一旦要跟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词不会用,那个词想不到,就是说笔试和口语的差距还很大的。鲁院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院长:这毫无疑问就要考自己多练了。

记者:可是练的时候,也会出问题,比如我们班就实行过“每周一天外日”,就是说某一天,整个寝室里什么都要讲外语。但是后来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是开始说得好好的,突然碰到一个很生僻,或者很私密的词语,用英语讲不出来,然后想用其它懂的单词把它表示出来也不行,那就不自觉地去尝试用中文表达,然后一次这样,两次这样,慢慢慢慢就又回去了。

院长:千万不要倒退!遇到不懂的,就问,问老师也可以,问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而且字典最好是有两本,一本英汉字典,一本汉英字典。平时在寝室里,如果大家都讲外语,那是最好,如果别人不讲,你可以自己跟自己讲。

记者:自言自语的是吧?

院长:对呀,你自己跟自己交流,这有什么不可以的。甚至有些课本,内容是很生活化的那种,你可以把它背下来,记在心里面。当然这个背不是让你通篇全文背下来,那吃不消的。你把那些 key words都记住。

而且你不要记英文,你要把那些关键词的中文意思记下来,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如何把中文变成英文上面。真正学到家,就是你要在思考的时候,把想到的中文意思,直接用英语表达出来。

记者:就是脱口而出的那种,不需要再转换来转换去。

院长:对,这当然就需要一个环境。所以为什么在国外你学得很快呢,就是这个道理。当你跟外国人进行直接的交流的时候,他就是你的搭档,你的模板,你跟他学就是了。从你问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考虑外部为他创造的条件考虑得比较多,真正靠自己排除万难向前走的很少。你自己完全可以做各方面的努力。

记者:现在一些懂得上进的同学,已经不满足于考四级六级,他们更梦想能够考出专业八级,或者考托福、考雅斯,有的甚至想去考GRE。那究竟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适合我们去做这样的冲刺,其实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的。那对这方面,鲁院长能不能给我们提些好的建议呢?

院长:这方面我是这样想,你一定要和自己整个的安排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有些人,他说我对英语感兴趣,我就是要考托福考雅斯,那好,他二年纪就把托福考出来了。考出来以后怎么办,你不是要四年读完才能出去吗?等四年过掉你的托福证明就没有用了呀,它的有效期只有两年呀。这就是没有把英语的学习和考级跟整个的安排结合起来。还有一些人是没有全面地衡量自己的能力。比如有人说,我二年纪读完就要出国。结果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外语上,弄得自己的专业课分数不漂亮。也许你的签证也是没有问题了,可是人家学校不要你。那你外语再好有什么用?所以自己一定要有个通盘的考虑,首先要完成你的主业,保证各门成绩能80分以上,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在英语上再加一把力。

记者:刚才所谈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英语考试这个话题展开的。刚才鲁院长也说了,考试和水平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么多中国人,要挑好的,就必须要有一个根据,一个制度,所以考试就成了普遍流行的评定人能力的基本的方式。那鲁院长对考试这种制度,是怎么看的?

院长:考试制度,是要一分为二的。现在有种说法,就是考试不好,应试不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其实应试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应试就是摆在你面前的关口,你要在社会上走,你就要跃过它,你跃不过,就说明你这方面能力有限。只有你先跃过它,再回过头来,你才有资格,你的话才有分量去批判它。

记者:考试本身就是一道社会出给你的题目,包括考场上的心态,发挥状况,都是对你的一种素质的考验。

院长:对。社会上那么人考四级、考大学,你凭什么说让谁通过,不让谁通过。总得有个办法吧!你说考试不好,那你举个可以替代的办法出来。推荐?那就是干部子弟上大学了,会走路子的人上大学了。古今中外,我看到现在,考试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记者:这是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方法。

院长:对,对。合不合理是一回事,它至少公平。现在很多人说,我考试考不好,但是我有能力。不是这么简单的。我老跟学生说,你要合格加特长。应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你对付不了它,就是你的能力有缺陷。现在有种说法,考试重的是知识,但是知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能力。那我就奇怪了,你知识都学不好,你哪里来的能力呢?

记者:能力就是体现在你对知识的吸收啊,运用啊,创造啊等等各方面中。
院长:对啊,也许有些知识,比如计算机,你今天学了,也许五年后就淘汰了。但是你没有这五年前的知识,你怎么再去学五年后的新东西呢?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是需要基础去铺垫的。能力的培养,它离不开学习知识这个过程。再来看外语,我觉得外语是知识和能力,考试和水平结合得最好的一门学科。

你没有词汇量,做不对题目,同样也很难跟别人交流。你不懂语法,考试要扣分,交流也要扣分。人家外国人一听,你的英语水平几斤几两,很快就听出来了。你会考,都未必能说,你考都不会,那还谈什么交流。一个人掌握2000个单词,另一个人掌握5000个单词,你说谁交流得好,肯定是掌握5000个单词的
人说得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记者: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从本质上来讲是完全统一的。而且就英语来说,考试应该算得上是最公平有效的衡量方式,其中既包括对知识的衡量,也包括对能力、对综合素质的衡量。

院长:是这样的。

以上鲁院长的谈话足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陈 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