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一本署名为“童增”、刚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人基因流失忧思录》提出了一个似乎有点“惊世骇俗”的观点:SARS既不是来自于动物,也非自然生存,而是他国针对中国人种研究的基因武器。
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经历过SARS灾难的人们对此自然非常关注,与此同时,很多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的专家却表示:“这样的怀疑是非常不好的,必须要有科学的基础才行。”“基因武器说”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昨晚,本报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刚刚赶到杭州,参加首届“中国浙江学术节”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所长杨焕明教授。
视点专访
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所长杨焕明教授:
“基因武器说”没有科学依据
“不可能,这种说法太荒唐了,从科学上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昨晚,当记者拨通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所长、“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区总协调人杨焕明教授的电话,就“非典有可能是美国针对中国人种研制的基因武器”一说向他求证时,杨教授脱口而出。
“人类基因的确有群体特异性,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是你,我为什么是我’的原因所在。但是,我认为现在要研制出针对不同人种基因差异的武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焕明解释说,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而基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的所有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的因子。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而遗传信息的载体就是基因(DNA)。为什么每个人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为什么不同人群之间在身高、肤色等性状上存在不同?关键就在于每个人之间存在不到千分之一的序列差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蚕豆病,有的人吃了蚕豆什么事也不会有,有的人吃了后就会全身发紫。这就是基因的群体特异性的表现。
事实上,人类基因组序列序列图完成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单体型图”。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主要人类群体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所有与疾病相关的序列差异,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科学家已共同发起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尽管如此,杨焕明认为,这些研究还只是人类解读生命的开始,现在要研制出针对不同人种基因差异的武器时间还很长久。
“SARS不可能是人造的。”另一方面,杨焕明认为,尽管现在我们对SARS还知之甚少,但科学已经证明,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的变异,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也出来了,从他个人的研究出发,他也绝不相信SARS病毒是人造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如果‘基因武器’一说是想唤起我们政府、民众对生物恐怖主义的重视,其动机是好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一观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杨焕明表示,政府建立一套生物恐怖主义的应急防御报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但另一方面,任何一种说法都要有科学的依据,要经受得住科学的考验。“科学影响民众,所以要慎之再慎。”杨焕明一再强调。
视点追踪
作者:“基因武器说”缘起
华人SARS确诊人数占总病例96.7%
经济系毕业、学过法律、现在开一家投资公司、搞过对日索赔、年近四十的童增,生活与基因研究完全没有关系,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写这么一本关于SARS病毒的基因研究的书?而且还由以严谨著称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究竟有多大的科学依据?有多高的参考价值?
一切都是疑问。童增解释,他提出的“非典可能是针对中国人的一个基因武器”的假说,首先基于这次非典中中国的感染人数和死亡状况。
美国感染SARS的,45%是华人;日本也很少有非典病例,加拿大截至4月25日死亡15例,而其中华人占13例。还有中国港台地区、新加坡……而非华人确诊人数,只占所有病例的3.3%。
童增说,一项突发病,应该对所有人平等的,为什么SARS偏偏“眷顾”中国人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他说,事实上,早在5年前,他就非常关注人类基因问题。一次看报,他发现《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军方在1990年代早期,就大量采集德国雅利安人、中东人和华人的血样,研究这三种人种的基因,“为未来的基因战做准备”。
“这就是我为什么相信SARS是美国人针对中国的基因,制造生物武器的一个重要根据。”从6月动笔,8月底完稿,两个多月时间,一本11万多字的书稿完成。
书稿的理论支持,主要来源于报刊、文献以及1998年参加老年人采血计划期间获得的资料数据,童增坦承,没有请教过基因以及遗传学专家,因为他们“不可能跟我谈这些问题”。
“在非典来源没有真正找到以前,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童增相信,就从美国人长期从事中国人基因研究这一点,就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中国的卫生防疫系统不太完善,一旦用某种特定的病毒或生物武器来攻击中国,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事。”
专家:“基因武器说”不成立
SARS病毒不可能人造
然而,对童增这样一个“门外汉”提出的假设,很多生物基因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都付之一哂。
正在参加基因研究国际会议的基因学家、“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区总协调人杨焕明听说这种观点后,只是说了三个字:“不可能”。
与会的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从事生物钟基因研究的孙中生,也立即否定了这种观点。
“这样的怀疑是非常不好的,必须要有科学的基础才行。”孙中生分析,目前科学家刚完成白人基因测序,人类最基本的基因变化规律都搞不清楚,当前不可能研制出针对不同人种基因差异的武器。
“这没有事实根据,我不相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院士更是直率地指出,对于没经过试验的观点,最好慎言。
“最开始的时候,有外国科学家向中国政府表示,SARS有可能是生物武器。国家有关部门就召集专家议论过这个事,我也参加了,大家讨论的结论是生物技术发展到现在,对冠状病毒的确可以人工重组,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SARS是人造的。”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说,“现在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也出来了,如果是人工合成的,肯定会留下拼接的痕迹。”
更多社会学家对童增以及类似言论,看作无稽之谈。“一旦面对灾难或者社会问题,一些人总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我们不够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我们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都是SARS蔓延最关键的因素。逃避寻找自身问题,对一个民族心态健康发展并不利,我们还需要更多自省精神。”
视点助读
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物品
不得随意出境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两部委近日发出通知,其核心内容为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医用特殊物品不得随意出境,违者将遭处罚。
人类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有形成分、制备物、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构建体等遗传材料及相关的信息资料。凡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医用特殊物品出境,需经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科技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报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审批。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为卫生部与科技部联合设立的办公机构。
中国人基因资源
流失堪忧
从今年非典肆虐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显然属于非典病毒的易感人群,这说明中国人体内存在着抵抗非典病毒的缺陷。这种缺陷的研究,只有通过中国人的血样进行基因测试和分析来进行。童增就联系到1996年美国健康研究院在中国进行的“中国人气管感应与肺功能的遗传因素”项目。
根据研究要求,美方选择了安徽安庆地区做采样研究。美国健康研究院的这个项目期限是1997年7月10日到2002年6月30日,美方利用了中国在农村地区建立的三级医疗体系来提取血样,而且还有超量提取血样的现象。最终,仅哮喘病一项调查,美方拿到的DNA样本就有1.64万份。其中仅在安徽的肺炎和哮喘病样本的筛选就“涉及600万人”。加上上述其他的研究项目,“覆盖面达到两亿中国人。可以说,中国人的几千年的生命信息在美国的各大实验室里暴露无遗。”本报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