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明确自身定位 提高全面素质
发布时间:2003-06-05 信息来源:城市学院经济学系
问:在历年的城院招生中,我们经济系的一些相关专业往往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较高,那您觉得我们系最大的优势在哪里?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呢?

答: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类专业本身贴近市场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从微观角度分析:
(一)我们学院依托浙大办学,师资来源于浙大,教学方针及大纲借鉴浙大,并突出城院本身特色。浙大的经济学院在全国享有盛誉。据有关评估机构评估,浙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名第五。浙大还成立相关研究中心,教师队伍从事深入研究,成绩显著。所以,依托浙大办学给了我们系很强劲的基础力量,为我们能更好地创办有自身特色的系,架构了坚实的平台。

(二)城市学院在办学上,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杭州市18个部委局围绕“城市学院办学”建立了产学研委员会,专门研究城院如何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努力培养我校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杭州作为经济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旺的城市,更为我系带来了更强的发展动力。

(三)在突出城院特色上,我们更注重强调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培养的定位。

(1)外语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在进一步加强。而外语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工具,已经愈来愈显出其重要性。尤其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我系大力增强了外语教育,特别是专业口语的培养力度。

(2)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里讲的并非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是结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系还开设了颇具特色的经济行为模拟实验,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实务等实验室。这不仅可以很大意义上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能缓和实习时,由于实习单位供不应求带来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我系的一大特色。

(3)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很多同学对经济活动方面的应用型写作比较生疏,此方面能力相对薄弱,而这恰恰在以后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技能。因此,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不断在努力加强。

(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掘。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消化,融入到实际中进行思考,用理性思维,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上摩擦出思想火花,达到更好地创新。所以我们系对于学生成绩加大了平时能力分的比重,这在某种程度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系正努力抛开传统的应试教育,独辟创新式教育的渠道。

问: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发展自己?对于出国或是考研,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答:关于这一话题,我首先想告诉同学们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一进城院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今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实现目标等。这种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少了定位,一切的努力都会显得缺少针对性。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选择了留学作为镀金手段,很多人选择考研作为增强就业能力的筹码。不错。但是,留学和考研难道仅仅是为了就业?错!这样定位就有失偏颇。我们的定位应始终围绕更好地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其实,现在成才环境在不断改善,不管是在外企或国企或民营,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学习本领,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取长补短,那么不管留学、考研,你自身的素质都会在你正确定位的平台上日益提升,个性魅力不断加强。严峻的就业形势虽有很大挑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塑造自我,一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二出。加之,杭州正着力于建设数字杭州,营造信息港式的现代经济环境,力求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对经济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杭州市也在努力提高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含量。所以,作为经济专业的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就业筹码压在留学或考研上,这只是塑造个人素质手段而已,关键还是把握好定位问题,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素质,这才是成为你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人不明白考研的真正目的,以为拿到硕士文凭就如何云云之类,其实,考研只是一个驿站,塑造自身素质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问: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明确自身定位并为之努力呢?

答:对此,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教师应该正面加强引导,使同学日渐明确一种要为自己的未来构画蓝图,树立不断追求自我崇高理想的理念。

(2)要经常利用榜样来宣传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更多同学,激发同学的自我发展意识。

(3)最后,寝室文化显得不可忽略。现在同学寝室中普遍有电脑,但用来查找信息的却并不多,而用来娱乐者居多。因此,同学对信息的利用率明显很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氛围不浓厚,目的性缺乏。反之,如果大家都在求上进,那就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形成自主奋发学习的学习氛围。


问:对于我系的学风建设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永恒的主题。学风建设是一个互动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学生和教师。此外,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管理。如果教学管理松弛,学风建设从何而谈?学生要按时出勤,上课主动配合老师,老师要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跃程度,对于逃课现象采取一定措施。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评制度体系要转变,这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同学知识面、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要求自己,去涉略尽可能多的领域,然后会体会到每节课的边际效用,就不会随便逃课。所以说,学风建设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革新的系统工程。

问:那么,由于我系新聘的一些年轻新老师,可能缺乏教学经验,有的同学可能有些想法。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年轻老师是缺乏一些相关教学经验,但他们也相当不容易,作为学生应该去理解他们。另一方面,我们系里会加强年轻老师教学经验的培养,让他们多多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沟通多了,交流多了,课堂气氛自然会更融洽,那么,大家就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就可以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同学可以提高学习收益,减少学习成本,更好地达到塑造自身的目的。

问:对于系团学联组织学生活动,您觉得应注意什么方面呢?

答:我对系里的活动的观点是:要搞,但必须“少而精”。要有较强针对性,主要还是针对拓宽同学知识面,培养同学才干等方面,还是两个字“素质”!

问:最后,我们还想了解一下您对我系优秀学生党员牟群月同学的印象,本期我们也对她作了专访,就像您上述谈到的要发挥榜样的力量。

答:小牟同学是国贸20001班的。应该说,她在各方面都是很努力的。从一进城院起, 她对学习方面就抓得比较紧,同时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她的目的性很明确,进大学一方面就是学习,另一方面就是锻炼。而且,她也很善于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这一点很值得学生干部学习。由于她注意到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她也很荣幸地获得了汤氏奖学金。另外,她平时也很注意团结同学,走群众路线,人际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确实是一个优秀学生的典范。(记者 何建辉 杨叶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