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组建的两支队伍在874支队伍中杀出重围,均获得了一等奖。从备赛到参赛这半年时间里,他们把实验室当成了家,将小伙伴和指导老师当成了家人。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一起享受获奖的喜悦。
9103队由临床医学系的陈怡帆、许贤斌、项颢颐、施亦展、高瑛五位同学组成,在指导老师张大勇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自噬干细胞衰老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9101队由临床医学系的叶忆如、陆锦岚、张华锋、冯诗瑶、林彤彤五位同学组成,在高炜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FUT4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性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成功并非一个简单的结果,它更是我们追求的过程

开展研究之初,队员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空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张大勇老师也将自己查阅文献的经验传授给队员们,“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习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对我踏入科研之门有很大的帮助。”临床1504许贤斌说。
他们,见过凌晨四点的城院,享受着凌晨两点的实验室。“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凌晨两点到八点的实验。” 许贤斌说。那是其他同学无法体验的经历,从早到晚,从凌晨到中午,他们一直心无旁骛地在实验室做实验、记录结果、处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结伴穿梭在实验室、教室、食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勤勤恳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人抱怨自己做得多,谁做得少。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团队付出,朝着他们共同的目标前进。一旦实验出现小差错,只要一句话就能把队员叫到实验室,毫不迟疑,无怨无悔。
每天反复实验,仔细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一遍又一遍地更改方法和操作,在坚持中,他们获得了成功,得到了进入最终答辩的机会。“当我们知道我们的研究成功进答辩很开心,最初的目标也是冲着答辩去的,所以并没有多想。”陈怡帆说。从收到通知到临场答辩的时间很短,队员们忙着准备都没时间吃饭,是张大勇老师到食堂帮同学们买来饭菜。
“真的很感谢大勇老师的指导,这半年我们辛苦,大勇老师也辛苦。”在张大勇的带领下,他们勇获一等奖。大勇老师总是在队员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出现问题时,大勇老师会为队员们解答疑惑,有时候一遍解答不足以让同学解惑,大勇老师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同学完全明白。当他们无法从几十次的实验中得到理想的结果时,张大勇会和他们分享自己求学期间做实验的经历,为他们打气,“这样的实验是很漫长的,有时候近百次的实验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我们也会产生怀疑,是不是操作哪里出了错,还是方法不对,需不需要暂停实验,改进实验。”一遍一遍地改,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队员们的实验结果呈现出来。修改过程一直持续到交PPT的前一刻,“第二天下午要去上交PPT,我们一直改到深夜;快上交了,却突然冒出了好的想法,我们就立刻去改。”许贤斌说。
“还想重来一遍,因为太精彩!”这样的生科竞赛让许贤斌回味无穷;而对于组长陈怡帆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与学习机会。只有体会过做实验无法得出理想结果的绝望,才能真正体会这个一等奖的分量以及它带来的喜悦。
你我的“默契”,成功的关键

记不清多少次踩着门禁回到宿舍,记不得第几回看着早晨初生的太阳,记不住是第几趟在实验室和图书馆来回奔波的路上。但带给大家的是日渐成熟的操作,熟记于心的步骤,以及内心满满的成就感。
大学生科研不仅对学业有所帮助,对同学们未来的深造以及走出校园后从事医务工作都至关重要。“有点科研基础真的很有必要,以后去了实验室也就不用现学。”指导老师高伟经常对大家强调这一点。由于本科的同学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这块的基础基本为零,挑战是巨大的。“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我亲自去教的,每次他们操作时我都要亲自看着才能放心。”高伟老师说。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飞速成长着。高伟表示,参加科研实践技术也许不是问题,因为仔细阅读说明书就都会,最重要的是要有科研的思路,要有自己的“idea”,还要会思考一些问题。“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真的都很强!”经过了科研和竞赛,同学们的科研思维也渐渐地成形了。后面的PPT演讲以及现场的答辩,基本上都是团队同学自己准备的,大家也慢慢能独立地去完成一些挑战和面对无数未知的困难了。
对枯燥实验的等待,遇到瓶颈时的迷茫,对未来的忧虑,都是横亘在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而坚持与团结帮助同学们扫除了迷雾,进一步明晰了前进的方向。团队里大家团结合作、协调互助,采用了“制定计划”的方法,以小组长每天给大家分配的任务和时间为准,将每天的成果上传再由老师审核,这不仅提升了实验效率,还让每个人都能更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不断地努力和改进。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也是成功的关键。临床1406的冯诗瑶说:“实验过程中细胞比预计要长得多、长得快,我们就决定多做一点。我们每天会跟老师汇报情况,组长也会时刻提醒我们注意细节,组员间有事也会商量着来。”
不知道多久没仔细照照镜子中的自己,也许回到宿舍就能累得倒头就睡,疲惫得打着哈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上课、自习、图书馆、实验室,也没有空去逛街、买衣服,但因为大学生科研,每天都很充实很开心,同学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