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知行合一,奏响青春乐章”之域外采风篇
发布时间:2017-08-10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走进乡村,播洒希望,支教献爱心; 走向社会,调研走访,实践出真知;走出国门,畅游世界,感名校风采;踏出校门,初入职场,“菜鸟”历练时……一转眼,暑期过半,你的收获如何?让我们跟随ZUCCer的脚步和镜头,去探访,去感受,撷取其中几朵小小浪花,在这一段段特殊的经历中领悟与成长。

新加坡感悟:规范标准,成就绿色文明


作为东南亚学术教育的中心,新加坡是学院在亚洲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阵地。

7月8日至7月15日,学院工程分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学习。同学们在国立大学学习体验之余,还参观游览了新加坡的城市风景和地标性建筑。参与活动的杨佳铭同学表示,在国立大学学习期间,由新加坡的李德�教授亲自为大家授课,课程内容涉及新加坡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李教授为人谦和,很有亲和力,有时候课程长达三四个小时,他也能够讲得妙趣横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交流期间,我们团队的中饭统一安排在校内,新加坡当地的助教、教授和工作人员都会排在我们身后,等我们全部盛完再过去盛,还总是细心地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吃饱,口味合不合适,这份关怀和流露出来的高素养,让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

除了课堂学习,同学们在当地学生负责人的引导下还深入了解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团队学生助理余雯特别提到了新加坡的EPR道路自动收费系统――在高峰期,根据车型对经过该道路的车辆进行区别收费。“他们的收费标准很高,尤其针对大货车,所以为了省钱很多车就会选择绕道,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交通拥堵。”余雯告诉记者,这个收费系统已经覆盖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的主干道。同时,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为了严格控制私家车的数量,推广公共交通,新加坡还出台了拥车证,“这里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是开着奔驰干这行的,他们买拥车证就花了7万。拥车证其实就是一张纸,但有了它才能买车,且根据每年不同的需求调整价格,有时候一张纸比一辆车都贵。”正是这样规范严格的法规标准,才造就了绿色文明的新加坡。

“出国交流,在当地高校学习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要借此机会好好了解别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这些天的见闻让余雯对新加坡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当地教育、环境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经验的感性体悟、理性梳理,也将对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密苏里大学,“聚焦”本土知名媒体,感受开放包容魅力


大洋彼岸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经由传媒分院选拔的5名优秀同学也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交流学习活动。

课堂学习是大家此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大学教师上课多诙谐幽默,喜欢拿自己“开涮”,增加了不少课堂趣味。“他们热衷于在讲述和解释完一个知识点后,向学生抛出大量的实例,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来,从而更好地吸收并应用和转化知识。比如讲到新闻传播的途径,他们会结合当下流行的Ins、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的特性具体分析讲解。老师也很尊重我们的想法,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都会留出时间给我们提问并解答。”来自广告专业大一的杨笑云告诉记者。

这次交流学习的主题是新闻,因此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之余,还实地走访了当地知名的新闻媒体,他们的采访对象有普通工作人员、实习生,也有新闻编辑主管和知名的新闻播报员。杨笑云说:“在采访过程中,除了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了解当地的新闻业发展现状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只要你和他们对视一眼,他们就会和你打招呼,小到前台实习生,大到主管编辑。这种平等、有礼貌的态度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杨笑云多次提到美国人的开放与热情,这不仅体现在老师与学生间,陌生人之间亦是如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工作中,我们彼此就像刚刚认识的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交流,分享国内外的趣闻,这或许就是美国自由包容的文化魅力所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