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军训刚刚结束,ZUCC的各路大军便不畏酷暑,带着他们军人般的意志马不停蹄地投入短学期社会实践中:五水共治调研、爱心支教、校友走访、反邪教宣传、各类调研实践……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考试范围,他们以高涨的热情在感兴趣的领域里尽情展示“freestyle”。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国智造,与我同行

为跟随“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学院信电分院自动化2014级学子在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开展了为期15天的短学期――工业机器人实训,这一次的实践,因为有工程师学院的技术支持而显得意义非凡。
工程师学院敞亮的一楼大厅里,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的学生们正围着四台机器人紧锣密鼓地操作着,这个“机器人”并非想象中机器人圆圆脑袋、圆圆身体的可爱模样,而是机械臂。工业机器人的流程是由“传送带、PLC程序控制、机械臂执行、摄像头识别、流水线运转”一体化的系统,共同联系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制造的自动化过程。
实验室一边,信电分院杜鹏英老师指导同学们用机械臂画图,通过之前的程序编辑,同学们控制机械臂画出各种指定图案,这能够应用在工业的自动化焊接技术方面,减少高温作业带来的危害,同时提高焊接技术的精确度。另一边江皓老师指导同学们操作模拟流水线,实现分拣、识别物品的流程。
“这样的实践机会非常难得,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机会。”杜鹏英十分感谢工程师学院为此次短学期实践提供先进设备,为学生们搭建良好的企业化实习平台,让他们提前体验,习得职业技能。
课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遇到问题首先是同学们自己寻找办法,不断操作、探讨,直到解决问题,老师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赵佳博同学表示他们一开始并不熟悉画图操作,失误常导致夹在机械臂上的画笔折断,“我们现在流利的操作是折断了好多笔换来的。”
面对新鲜事物,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不仅能超前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更令两位老师感动的是,本该午休的时间同学们也依然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为增强实践难度,同学们从简单的画点、画圈,到绘出惟妙惟肖的图案,用笨重的机械手很好地诠释了“工业艺术之美”。

青春赛车――打磨睿鹰人的速度与激情

没有空调的理科5号楼一楼大厅,一群汗流浃背的人正在忙碌着:打磨磨具、搭建车架、焊接车身……每一个车件都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组装起来的。满手的机油,满身的铁锈味,这是睿鹰人的常态。从最初的设计稿到赛车雏形出现再到下地试车,睿鹰人奋战在造车一线,用他们的双手打磨着自己的梦想。
不同于往年,今年睿鹰车队要造两辆车,一辆油车即睿鹰五号,另一辆是新尝试的巴哈赛车。睿鹰五号是赛道车,追求速度,由队长叶能兴亲自带队制造;而巴哈则是越野车,难度系数越高的路,如泥路、陡坡等,巴哈都能上去,是由大二同学带领大一同学完成。两辆车将分别参加10月份在襄阳举行办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及8月份在内蒙古和襄阳举办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
这是队员们第一次制造巴哈赛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当他们发现巴哈整车上的钢管精度与比赛规定不相符时,所有成员,包括造油车的学长们,大家撸起袖子一起熬夜修改、加工,累了就在工作室里眯一会,醒来继续干。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睿鹰人就秉持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努力去完善每一个细节。
去年睿鹰四号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刚出发就滑出赛道,今年,车队对睿鹰五号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不希望再在比赛中留下遗憾。指导老师孙树礼老师,冒着酷暑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内试车,“期望睿鹰车队在今年的比赛中能够完成既定目标,完善每一个细节,取得更好的名次。”

睿鹰五号渲染图
备战省赛――短短15天的收获比这2年还多

每年暑期,也是许多备战学科竞赛的同学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刻。
在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中,医学院药学专业同学多次获得一、二等奖,不俗实力引人瞩目。今年的“华峰杯”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他们也鼓足了一口气,争创佳绩。
7月3日今年化学竞赛的主题出炉: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在酰胺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7月18日上交《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短短15天,4支团队,16个人,备战竞赛第一关文献资料网评,经历了夜以继日的无数次实验。
他们自己动手设计试验方案,动手操作,遇到问题先自己努力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求助老师。查阅相关的资料,选取适合的催化剂,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规划,严谨的操作。第一次接触位置过程的试验,难免出现失误。“我以为第一步做出来的产物肟是正确的,就开始大批量生产,但做到第二步时发现产物是不纯的,结果返回第一步重新开始检测反应。”药学1403的史琦表示,最大的体会就是每一个反应都是要严格监控,不断摸索条件才能够做出产物,“短短半个月,收获的可能比这2年还要多。”
选择最优条件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韩政伟学长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没有他我们可能都坚持不下去了。”药学1501周浩栋说。即将成为大四老学长的药学1402韩政伟同学大二时开始参加化学竞赛,可谓经验丰富,这15天中他一直是队伍里的领头羊,掌控整个前期阶段的进度,也为学弟学妹们解惑、打气,有时候两天才睡一个小时。
这次的化学竞赛与军训不期而遇,为赶进度大家争分夺秒:大二同学白天军训,晚上就请假到试验室了解当天情况,问问学长学姐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现象产生,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不需要军训的大三同学则全心全意扑在实验上,熬夜是常有的事。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对实验过程全面掌握,因为通过第一关文献资料网评进入答辩之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进入答辩,4个人不能有任何短板,有了短板就扣分,直接影响最后成绩。”指导老师宣贵达表示。
7月18日24时是研究报告上传的最后时间,因为精益求精,4个团队的同学围着电脑改了又改,最后让宣老师把关后又再改,最后一份材料的上传离截止时间只差了12分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这15天,是对毅力和责任心的考验;这15天,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辨析;这15天,也收获了可贵的友情。”同学们纷纷表示。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一群群拥有共同梦想的年轻人在一起,总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我们带来惊喜。骄阳似火,挡不住他们的热情;青春助力,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