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下午,第六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之“诗歌进校园・名家讲座”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特邀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作家吉狄马加发表题为《液态时间――流淌的母亲河》的专题讲座。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院士董强,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臧军,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晋杜娟,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郝志毅以及来自拱墅区的相关领导嘉宾等出席此次讲座。

学院党委书记叶民为吉狄马加颁发聘书,聘任他担任学院文联顾问,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主持活动。
吉狄马加以汤因比、罗素等思想巨擘的预言作为开场来讲述中国文学在21世纪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并着重强调诗歌的多样化及哲学思想,“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际,文化一带一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文化复兴为中坚,在周边国家发起的世界性的文化复兴运动。我们应当致力于构建文化共同体,通过高水平的交流,使得我国从文化大国进一步迈向文化强国。”
吉狄马加分享了自己在哥伦比亚国际诗歌节的经历,那种在教堂、街头、监狱、博物馆、贫民窟朗诵诗歌的行为,使得他非常向往,“诗歌是可以唤醒人民对政府、对美、对构建何种社会的思想启示和信仰。人缺少信仰,社会也会不完善、不完美,解决社会的信仰很重要,而诗歌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吉狄马加解释道,“诗歌影响人类的社会发展,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应当被更大地发挥,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就是一个属于我国的文化品牌,非常有意义,我们应该组织更多的诗歌节。”
诗歌是民族灵魂中最敏锐的感知,它来自更深刻的东西,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吉狄马加倡导人们对语言思维进行思考,感受语言的变化,并向中国新诗的一百周年致敬。

人物名片
吉狄马加,彝族,诗人、作家、书法家。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诗人,已在国内出版诗文集近二十种,其作品还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近50个国家或地区出版发行。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2016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作家协会诗歌奖和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担任该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和“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