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学的思政课,往往会有一些令人颇为尴尬的联想:艰涩的专业名词、深奥的理论、枯燥的讲述,还有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向后坐的奇怪课堂。浙大城市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生动有趣、活色生香的思政课堂,持续创新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着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抛弃了原有的刻板印象,大呼,原来思政课也可以如此有趣。
歌声荡漾“说历史,唱历史”
热闹的近代史课堂你可能见得不多,歌声荡漾的思政课恐怕更难以想象吧。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豪迈又深情的《我的祖国》让钟学敏老师感动,也让同学们深深地融进爱国主义的情怀之中。
这就是钟学敏的《近代史纲要》课堂,“比起纯授课的教学,不如让学生自己融入到历史环境中去”,钟老师借鉴台湾大学的一位老师“说历史,唱历史”的方法,把自己的课堂变成了一场关于历史的音乐会,从自制道具演唱的《大刀进行曲》到着装统一的小组唱《黄河大合唱》,甚至“打土豪、分田地”等历史场景也还原出现在她的课堂上。
“大脑就像一个中药铺,知识点必须一格格收纳好才能清晰整洁。”钟学敏笑着说,“历史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涵盖范围广泛,却又十分琐碎,这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来充实大脑。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才能将历史事件串成一条线,才能穿越烟尘,理清脉络。”
作为学院建校之初便开始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老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钟学敏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她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倾尽所有传授给孩子们。教学于她,是积累,更是人生的享受。
翻转课堂,互动创新颖
何为翻转课堂?
华淑芳老师课堂上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讲台上学生侃侃而谈,台下掌声雷动。
“咦?老师呢?”不必惊奇,这场景在华淑芳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司空见惯。不同于传统由老师主导的课堂,华淑芳倾向于将主控权交给学生,这样的互动式教学使得课堂拥有更高的参与度,更为活跃的氛围,也让沉浸在低头世界里的学生们抬起头来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质量也自然水涨船高。
自2010年起,华淑芳老师开始在医学院教授思修课,这一门课程就像是一道桥梁,为她和学生搭建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课堂之外的交流,帮助许多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适应大学生活。华淑芳也籍此发掘了不少医学院的特色学生。
有形授课是华淑芳课堂上特有的授课方式: 不同于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虚空”道理的课堂,她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畅谈切身经历,分享经验体会。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华淑芳会根据人才培养的导向性而有针对性地邀请学长学姐,如护理专业,由于存在较多同学转专业的现象,她就请曾转专业但未成,在护理专业连续三年以年级第一获得一等奖学金并获得专业精英奖学金的王晶学姐来畅谈对专业的认识。临床医学以及药学专业则因为考研的同学较多,老师曾会请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或者是科研方面特别有心得的专业精英来讲述他们的经验。这一形式有效地展现了同辈人之间的默契贴合,而学长学姐们的幽默风趣也更能打动同学,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搭建一个更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
流行元素让课堂活色生香
“提到政治,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应腾老师如是开场。
学生们轻声议论,莫衷一是。
应腾微微一笑,轻点鼠标,屏幕上就出现了两张图。
“这不是《纸牌屋》吗?”“还有梅长苏呀!”学生们顿时思接千载,从西方国家的政治斗争联想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权谋机变,这便是应腾《毛泽东概论》课堂上的一幕,“能结合学生中的热点讲理论,就不会显得过于脱离生活。”
应腾的课堂,总是不乏视觉的冲击,他抛却了照本宣科的空谈,擅于将课堂内容辅以平日里的热门电视剧或视频,让人爱听。谈起改革开放,应腾会摘取《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片段;谈起经济建设,《吴晓波频道》成为了学生们拓宽视野的渠道……年轻而博学的应腾用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色生香,让学生们告别昏昏欲睡的状态,立马兴奋起来。
寓教学于情境,做人重于做学问
“哇!”充满了课堂的一声声惊叹不禁让人好奇。
抬头望去,屏幕上是一张黑白照片,清丽娟秀的女孩子微微笑着,仿佛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这是我在浙大读书时拍的照片,”王南老师略带羞赧地说道,“时代在进步,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现在的照片都是彩色的,以前就只有这么单调的颜色,这也是劳动力价值的历史性特点的一种体现吧。”
王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会带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生活化的教学,沟通雅俗,带给学生们不一样滋味。从《大国崛起》记录并总结的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与历史规律,到“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讲述的每个普通人身上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每一处生活化的细节,每一句贴近内心的描述,都将马克思哲学的深奥道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我希望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关心时政要闻,学会把书上的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王南如是说,“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思想政治的基础,正确的是非观与评判标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如同竺可桢校长著名的两问所表述的,做人比做学问更为重要。
思辨时事风云,涵养人文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般,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正是城市学院的思政课堂所致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