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5年“中国大学生F1方程式汽车大赛”参赛总结暨院内基地建设研讨会举行。学院院长吴健、副院长朱永平等出席会议。
会上,睿鹰车队指导老师肖宝兰做了2015年“中国大学生F1方程式汽车大赛”参赛总结。通过赛事介绍、成长历程、经验总结及未来展望,结合睿鹰幕后的故事,满满的回忆让肖宝兰老师潸然落泪,声情并茂的讲述引起全场热烈掌声。以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中国大学生F1方程式汽车大赛通过搭建校企对接平台、院校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设计制造、成本控制、团队沟通协作等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2015年睿鹰车队队长林琪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总结睿鹰车队这一年的工作情况。随后,睿鹰车队队员们结合自身经历谈了经验与感悟:这场赛事,让他们认识到实践对于工程的必要性,学会与人、与社会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工程师应有的严谨态度,加深了内心的爱校荣校情怀。
会议第二阶段展开了院内基地建设研讨会。首先由工程分院孙树礼老师介绍基于CDIO理念的睿鹰车队实践及创客空间建设构想,随后分别由计算分院柯海丰老师、信电分院陈忠宝老师、法学院邵亚萍老师、外语分院查叶娟老师先后就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校企共建电子实训基地、法律职业实训基地、英语演讲中心4个项目基地做了汇报。
汇报围绕各基地结构构架,运行模式,现有成绩,发展计划以及重、难点突破等方面进行交流。睿鹰车队的企业模式构架,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的“逐级负责、自主管理”模式,校企共建电子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特色,法律职业实训基地的“模拟实训”,英语演讲中心对现有资源的高效运作等成功经验都给了与会人员不少启示。
在自由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对创客空间的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工程分院院长魏新江认为创客空间是提供给学生以实现自己想法的平台,能够突破学生专业背景限制;创客空间是一个复合交叉的平台,需要与之适应的定位和机制。
朱永平指出,各基地以参加高层次学科竞赛为发展方向的实践与规划和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相契合,而高层次的国内、国际竞赛也为加强跨专业合作交流提供了契机。
吴健强调了学生培养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她指出,睿鹰车队在“全方位育人”与“跨分院团队”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院形成创新创业特色,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品牌,最终实现学院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拥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潜在的创业能力。”她指出,要总结以赛促学、培养职场竞争力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机制、扩大受益面,做好育人工作。
学院相关分院与部门的负责人、部分院内基地负责人、部分学科竞赛负责人以及睿鹰车队的指导教师和车队成员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