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三个月的推荐申报和线上线下评审竞选,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浙大城市学院沈王兴等十位老师获此殊荣。
沈王兴老师在城市学院可谓深孚众望,在十佳教师评选期间,就有众多的老师同学自发为他拉票、投票,让他犹如“校园明星”一般红遍了朋友圈。
但沈老师并没有什么“明星光环”,他只是你我身边普通的一名老师,十余年如一日,以无私与坚守春风化雨,平凡又不平凡的事迹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了每个城院人的心田,带来阳光与力量。
他是那个课堂上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创造生动气氛的好老师。他是那个红丝带河南之行中与同学们同甘共苦、苦中作乐的好领队。他也是那个聊起天来风趣幽默、甚至与同学们没有年龄代沟的好朋友。他,就是我们的沈老师。
陪伴,是无言而热烈的鼓励
沈王兴这个名字似乎已深入每个医学生的心里。说起他的课,同学们都会不自禁地露出笑容:“特别热情!特别生动!”
在学习有关于糖和醛的知识时,沈王兴为了引入“葡萄糖”这个概念,特意在课前买了龙眼、青枣等水果,课上让大家分别品尝,“哪个水果更甜?”他以这样形象的方式引入抽象的概念。要是遇见了某些比较复杂、不易理解的化学结构,沈老师就耐心地自己用牙签串起来,做出一个个精巧的小模型来。这不仅仅局限于字里行间的知识灌输的课堂,无疑更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激发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知识。在护理专业授课时,由于很多同学都是文科生,化学基础不是很好,沈老师会在课堂上着重讲解他们不熟悉的内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沈王兴老师不但是学业上的良师,更是学生们社会实践上的领路人,带领他们把大爱投向更多人。
自2004年创建防艾抗艾红丝带协会以来,沈王兴已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社团成员走过了十一个春秋。不论是日常社团活动还是远赴河南支教,他始终与同学们在一起。他的陪伴,他的温暖,也感染着红丝带协会的每一位成员。
每年暑假,沈王兴都会和支教小分队的同学一起,远赴河南艾滋病村。沈老师和来自各个分院的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竭尽心力让小朋友们徜徉在知识海洋。一个个暑热难熬的夏夜,在离家千里的他乡,小山头洒落的点点星光,一群人相互扶持,相互依偎。艰苦的岁月里,人与自然更近了,人心之间也更近了。
今年,是商学院的周琴娴同学在红丝带协会的第二个年头,加入红丝带的这段日子,除了学到防艾抗艾相关知识,她在这个大家庭里收获到最多的是相互关心的温暖。她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每次社团纳新时,路过的部分同学唯恐避之不及的眼神;为呼吁更多人关爱艾滋病人而举行的“求拥抱”活动中,被拒绝参与活动的陌生人指责“作秀”时百口莫辩的委屈。那些无助的时刻,是红丝带协会的老师同学们相互陪伴、相互安慰、相互鼓励,让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勇敢地走了过来。
坚持,在平淡生活中开出灿烂的花

说到红丝带协会的起步,沈王兴坦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4年,“一米老大”黄如方校友前往河南艾滋病村,关注与社会几乎隔绝的艾滋病人的事迹引起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医学院)领导的重视,并提出希望成立一个组织来弘扬、宣传防艾抗艾知识,关注艾滋病人。但是成立组织的难度不小,难以落实,但在当时还担任着班主任的沈老师和他的全班同学克服重重阻碍,防艾抗艾红丝带协会于04年底诞生了。成立两个月后,协会就参加了杭城多个高校共同发起的单车骑行宣传防艾抗艾活动,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从那时开始,红丝带协会就成了沈老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年暑假的舟车劳顿,虽然疲惫,但村里那一双双热情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总将大家的疲惫一扫而光。初入艾滋村时,那种破败景象,沈王兴至今记忆犹新。常年瘫坐、浑身臭气还流涎不止的艾滋老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的村落,仅靠打零工的男人过活的艾滋家庭,艾滋病不仅剥夺了村民们健康的身体,也带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对于未来的憧憬,带走了与社会接轨、走向小康的希望。
食宿条件也艰难得超出了支教师生的想象,晚上只能把席子铺在肮脏的水泥地上将就着睡一宿,还有不少同学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便秘、出虚汗、发抖、出疹子等情况。有一年在河南时,昼夜温差异常大,导致不少同学中暑感冒。即便是这样的环境,也无法阻挡沈老师与同学们坚持的决心。
而为河南之行添阻的,不仅仅是恶劣的环境。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是自愿报名、自费前往,经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沈王兴与历任红丝带协会学生干部们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难题。后来有了学校的资助,但沈老师总是尽己之力为同学们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另一个难题则是家长与同学的担心,有不少同学临行前打了退堂鼓,也有不少家长处于担心再三与沈王兴电话询问与确认。除此之外,当地小朋友们的管理也是问题,在非常态的环境下成长,不少小朋友惯于拉帮结派、甚至常常打架。每一年的支教活动出发前,尽管都经过了十分周密的计划安排,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层出不穷。正是这样每一次紧张而又令人充满期待的行程,让沈王兴将每年一趟的河南行当成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们在另一种环境中得到锻炼、让山区的孩子们收获知识,更要保障这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顺利以及每一位同学的安全。
奉献,点燃我岁月去温暖你

沈王兴老师的妻子是援非的医生,两人多年未见。沈老师本可以今年前往非洲看望她,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河南行带队老师,沈老师毅然放弃了看望妻子的机会。十余年的时间,蹒跚学步的孩童能够长成朝气蓬勃的少年,而沈王兴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坚守:耐心而细致地讲解每一道题,关注红丝带协会各项活动中的各个细节,心系长江以北大山深处那些充满渴求的眼睛和心灵。
提及河南行中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沈老师仍有遗憾:“每当我们去支教的时候,总会有村民跟我讲,国家给那些艾滋孤儿的关心和爱护,已经很多了,而真正的那一代因为渴望改变贫穷的生活而去卖血、染上艾滋的青壮年,现在都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艾滋孤老。他们和那些身患艾滋的儿童一样需要关注与关爱,而当今不少防艾抗艾的组织在这一方面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只有亲身实地体验感悟过,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被迫与社会隔离的这一群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当记者谈及最美教师的评选,并和沈老师一起悉数这十年来的点点滴滴时,沈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都只不过是一点小事,让大家这么费心了。”一如既往的低调与平实。而正是这十余年如一日的低调与平实、坚韧与付出,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春风化雨滋润,在多少同学心间播下爱的种子。或许一己之力的奉献并不能实现多大的改变,但若每个人都能心存感念,伸出援手,就一定能驱散厚重的雾霾。
我们的沈老师,一位普通人,成就了不普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