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浙大城院主场,同济名师讲课
发布时间:2015-05-14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共享类型课程《公共关系》已开设了3个学期,这是学院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SHUCC)后引进的一门课,主要采用“网络教学+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通识选修课供学生选修。5月8日下午的第三次面授课上,来自同济大学的课程负责人李占才教授来到学院现场,与学子互动教学,共同感受公共关系的魅力。

  此次公共关系互动课程的主题为: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李占才教授就公关沟通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详细的讲解。首先引出话题的是上海淮海路拍摄的一张印有“沟通100”海报的照片,“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有基本原则可循的艺术。”课堂上,李占才教授提出了传播沟通的四个基本原则:双向沟通原则、平衡原则、整分合原则、有效原则。每个原则讲解时,李占才教授都会通过一两个当下热点或是历史故事案例来分析,毛主席彭德怀庐山会议的矛盾问题分析、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商业竞争、应聘者灵活应变的沟通方式等故事与案例信手拈来,李教授的妙语连珠、幽默风趣不时引发全场的掌声。课堂前半个小时他提纲挈领地阐述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后面一小时由6所高校同学通过视频依次提问,他仔细倾听并解答,与此同时鼓励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沟通交流思想。

  李占才教授在课程总结时表示,“公关的沟通是一门真正的人生艺术,不要企求任何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沟通都是顺利的,都是顺当的,都是得到了正能量的结果。在实践中、生活中或沟通不断碰壁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沟通的最佳方式。实践出真知,我给大家提示的,只是一点提纲挈领的原则,运用的时候,要活学活用。”

  来自新闻1401班的杨�告诉记者:“当时选这门课是因为它新颖的模式,而且与自己专业相关。”课后她对这节课赞不绝口,“李老师的讲课方式有趣幽默。平时的视频直播授课毕竟老师并不在面前,与老师交流方面难免有些欠缺,而今天的面授课氛围很好,总体来说收获很大。” 赛来西老师是学院《公共关系》课程的负责人,她表示,此次的面授课师生互动良好,李教授很有激情,能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希望学院以后能争取更多的机会成为面授课的主场,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

  据悉,《公共关系》课程与其他公选课相比的新颖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通过实时收看老师的讲课直播,和来自其他众多高校的同学互动,一起感受名校的上课氛围。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提高大家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提高学习者的情商,提升其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此次的教学主场设在城院,参与视频互动的有同济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同学。

  人物名片:李占才教授,男,1949年10月生,同济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列部主任、学院工会主席,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199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出版著作19部(包括合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2篇。先后主持的科研项目有铁道部科技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2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招标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招标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加的项目有2项。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