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走近“书霸”邵杨,那些与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4-04-2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年纪轻轻的80后,他卖得了萌,耍得了帅,虽然没有都教授的英俊却是众多女生心中独一无二的男神。他的“阅读行动派”讲座让学生分秒必争地抢票,他的公选课让无数“粉丝”用生命熬夜蹲守在抢课网前,他就是邵杨,传媒与人文分院的搞怪、麻辣、小非主流老师。

  为何“男神”会有这样奇特的魅力?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记者带你全方位解码这位超人气“书霸”,与你一起分享他的读书故事。

  在书籍的熏陶下成长

  读书是一件慢工出细活儿的事,让自己沉潜下来,虚心地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静静成长

  “外婆是那种老知识分子,特别重视阅读,平时也会在言谈举止上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培养我读书的习惯。”也许读书是一件很容易被人影响的事情,就像平时早上起床你看到外婆在窗台前看书的身影,你可能就会觉得阅读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不可或缺的,有一种神圣感在那里引导着你去读书。正是这样的润物无声,让小邵杨渐渐交上了“书”这个童年的小伙伴,在小学就看完了一千多本书。

  慢慢地长大,渐渐走出童话绘画本中的象牙塔。因为读书的基本功扎实,邵杨在高中时和语文老师亦师亦友。老师也会给他在课堂上自由看书的“特权”,“与其说我们是师生,我倒觉得更像是热爱文学的前辈和后辈,课下交流的知音吧。”

  或许正处在任性轻狂的年纪,让邵杨的心总是显得些许浮躁。“那时候因为读书基础好,也会被班上的同学称为‘才子’,所以为人处事也会有点张扬。后来老师有找我谈话,他没有多说,但是却改变了我之后的阅读风格。”邵杨说,“当时他推荐我去看俄罗斯文学,由此我第一次体会到书的深邃。俄罗斯文学中有一种厚实的力量,就像它的气候般寒冷凛冽,让人不由得思考一些终极性的问题,民族的反思精神在书中突显无遗。”思考的力量会让书晦涩难懂,让人磨练耐心去研读其中的精髓,与之前浮躁的看书相比,这样的调整让邵杨的读书状态变得更加稳重严谨。

  读书是一件慢工出细活儿的事,唯有读书能让自己沉潜下来,虚心地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离开家乡去北京念大学,在那个精英群集的地方,你会发现自己并不突出,产生一定的落差,正是因为有了高中读书的沉潜和心理的调适,我更懂得用平常心去对待,虚心地向周围的人学习。”邵杨说。

  艺术到学术的人生转型

  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既能做学问又能保持年轻化的生活心态

  说起自己对艺术的选择,邵杨说:“在高中的时候喜欢写作、创意和策划一类跟传媒息息相关的东西,刚好又碰上中国传媒大学来学校招生,所以就选择了中传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在中传的四年本科生活让邵杨至今还印象深刻。“我们学校附近也有一条类似舟山东路一样的街,当时在街上拍片子的时候一个卖烧饼的老人还过来教我们调光。有时候为了调出老电影般的光,我们还尝试了好多肉色丝袜罩在镜头前来测试。”有时对艺术的投入犹如飞蛾扑火,轰轰烈烈,然而这个江南小伙儿却更向往安逸宁静的生活。“当时觉得自己大学里真的看书好少,整天忙于创作拍片,这很正常,但会略显浮躁一些。我更喜欢纯粹的学术氛围,那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感觉。”很多人对研究生的认知大多是皓首穷经、严肃枯燥。邵杨开始也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对于从事学术、去大学里教书任职还是多有顾虑。“当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去媒体,但因为喜欢学术,就还是抱着去读两年试试,不行就再回来的想法迈出了考研这一步。

  浙江大学是个富于历史沉淀的综合性大学,于此邵杨开始了他的学术之路,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楼含松。“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让我对研究型学者的认知有一个颠覆。”邵杨说,“他做学问,但是却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趣。我理想中这是比较适合我走的人生方向,也希望慢慢向他靠近。”既能做学术又能保持年轻化的生活心态,强化了他做学术的信心,让他为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而努力。

  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作为一个老师要努力跟上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以保持沟通的顺畅无阻

  在传媒分院,邵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邵邵”,更是众多传媒女生心中独一无二的“男神”。邵杨的“阅读行动派”讲座让学生分秒必争地抢票,他的公选课让无数“粉丝”用生命熬夜蹲守在抢课网前。为何会有这样神奇的魅力?

  “超喜欢邵杨欧巴的课,既生动搞笑,又能很容易地理解他讲的内容。”广电大二的张同学说到,“很少会有老师在上课和我们探讨韩剧中的编剧与人物关系,也很少会有老师为了跟上年轻人的脚步去熬夜追剧,并拿我们最熟悉的韩剧来分析镜头和电视评论。”邵杨在学生眼中与其说是个博士老师,不如说是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交心的兄长。

  当提及博士毕业后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时,邵杨说:“我喜欢自由的感觉,喜欢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从小也很喜欢给身边的人讲故事,想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每一个人。”正如邵杨自己所说,他向往自由的感觉,在他的课上,他会用卖萌傲娇的语调,也会用各国语言示范电视新闻播报,常常引得笑声阵阵,掌声阵阵。“我始终相信,没有无趣的学生,学生课上犯困并非他们乐意,而是老师之故。”邵杨表示,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着去适应学生。因为学生不适应你,还可以有很多的老师,也许过了四年学生就离开了,但是你要从事一辈子的教学工作,如果连90后都无法适应,那么新兴的00后便更不用说了。“老师的责任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就要尝试用学生习惯和能接受的方式,作为一个老师要永远跟学生在同一思维方式上,这样才可以保持沟通的顺畅无阻。” 

    “我希望成为这样一个老师:说好听点,我希望亲力亲为地告诉这一代孩子什么是理想和正义,什么是勇气和担当,今日桃李芬芳,他日四海栋梁。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和年轻的人们待在一起,做一个让他们信任和依赖的兄长,青春都一晌。”  青春没有一张不老的脸,但却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同事也曾开玩笑问他:“你这样没有架子就不怕学生没有畏惧感吗?”“其实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还是比较追求学生的‘男神状态’。”邵杨惯常地卖了个萌。邵杨也笑称自己是个“萌宠系大男生”,他表示,在学生面前老师可以没有伪装和戒备,但必须有比学生知道更多的地方,比如知识和学术。但不能因为自己的知识素养比学生高就端着架子。

  2013年是邵杨第一次担任新生班主任,也正好是他大学入学的第十年。“想起自己刚迈进大学时,离开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和孩子们一样充满迷茫和激动。而这一年,这些孩子给了我无数的感动。”去年邵杨生日的时候,他指导的辩论队集体在办公楼下为他唱生日歌,他的N个手机套都是学生们送的,也会有学生观察他喜欢喝的饮料,每次上课前偷偷放在讲台上。“当网上因为暴恐事件将矛头指向新疆人时,老师第一时间站出来安慰班里无辜的新疆姑娘。每次班会老师都会来,他会在开完班会走出教室后又折回来,调皮地晃着车钥匙问有没有人要他顺路送回寝室的。”广电1302班的团支书殷缘说。

  何谓读书,如何读书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要自己寻求适合的切入点

  谈及大学生如何读书时,邵杨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感动你的书不一定能感动他,对你有效的书不一定对别人有效。鼓励大家读书,但具体读什么书因人而异,要自己去寻求适合的切入点。”

  “读书要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不管是什么,先用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确立读书在你生活中的份额和比例。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只能慢慢确立,先试着每天花两个小时去读自己喜欢的书,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习惯,从而确立读书在生活中的结构和框架。

  当然,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因为读书要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不一定是要有具体的目的,也可以作为素质和知识储备上的提升。如果要提升,那一定要接触比已有知识储备更高层次的书。如果你读一本书很轻松愉快,毫不费力,那么这与你本身知识同构化的阅读虽然轻松但却可能无甚帮助。“所以,试着读自己以前可能不敢读的东西吧,哪怕第一遍读下来懵懵懂懂,但是也是一次摸索,一次尝试,一种提升。”邵杨说。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