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热情 务实 自由 追求真理
发布时间:2013-10-25 信息来源:创意学院


    
                       
   在艺术教育系的陶艺课堂上和学生们在一起

    六个月时间的美国访学转眼结束,申请和办理各项手续的情境虽还历历在目,访学过程中的点滴却已成过往。由于这次机会极其难得,对于接触一个陌生的文化和环境来说非常短暂,因此,在那里的每一天我都细细品味,唯恐浪费时间而更对不住分离半年的一岁多的儿子。听课、交流、讲座、博物馆、文化活动、运动……几乎每一天都很充实。其间有许多的惊喜和触动。通过媒介所了解的异国文化与直接深入接触后的感受有较大差异,后者更加直观、丰富和立体。我想就我所接触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宗教氛围、博物馆、生活状态,以及我自己的一次授课经历这几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其一,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特色优势,教学条件围绕“如何实用”打造是教育教学上的显著特点。我所去的这所加州大学奇科分校属于一所教学型高校。专业教师固定地承担一些课程教学,教室也相对固定。因此,每个教室都根据课程要求在灯光、工作台、墙面布置、工具等方面各有不同。如包装设计、字体设计课程的Berryman教授,其教学特点主要是手工绘画和制作,因此教室里面没有多媒体,墙上布满标志和著名设计师写真,橱窗里满是包装样品,带尺子和拷贝台功能的桌子,抽屉和内部储藏间各种绘画工具一应俱全,最有特色的是他分发给学生的手工制作的单页。每个主题都会有相应的小单页,将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描述和绘制出来,逻辑性很强。另有老师以信息设计教学为主,则全程机房授课,机房的布置也根据需求设计,电脑几乎全部靠墙,中间有大面积空地,放置了沙发。仅凭布置则可感受到轻松开放的交流氛围。课程结束后,作品被精致地陈列在走廊的橱窗里,纸质版的作品也以大方简单地装裱方式为主,撇弃了与课程无关的复杂装裱。“务实”在整个教学理念和各细节中都有鲜明体现。

    其二,校园文化。几乎每个工作日,在草坪、广场、小剧场、小展厅等各处都可以看到各样的活动,主题广泛。如有一次草坪聚会的主题是阿拉伯的学生社团宣传阿拉伯文化,在几位学生就阿拉伯历史、近当代面临的社会问题等发言后,大家开始一些讨论,接着便是阿拉伯美食。当然,美食是在会议开始前就布置在那里招揽学生,只是到会后才开始享用。另有一次是艺术系研究生的中期研究讨论和颁奖会。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提交作品作展览,结束后评出一些不同门类的奖项,给予额度不算太大的奖金。但整个讨论会气氛严肃热烈,给需要想法和信心的艺术系学生很大的鼓舞。该学校另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豪华体育馆,完备的运动器材、专业的教练、硕大、宽阔的泳池……并且对学生免费。大多学生养成了很好的运动习惯,气质阳光、健康。

 

       Berryman教授在点评学生香水瓶设计方案

    其三,博物馆。暑期有幸去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华盛顿的一些主题博物馆。门票购买方式是自愿募捐,但在大都会博物馆大家都会主动募捐,而后获得一个小贴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我去时该博物馆正在经历1亿美元的重新修整,美国之翼展厅已部分开放,专门展出收藏的美国艺术作品。华盛顿的博物馆群在分布在国会附近,类别丰富,数不胜数。从印第安主题博物馆不难看出,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历史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首都,到大小城市,到学校和各机构,博物馆文化充斥在各处,珍藏着与各主题相关的物件文字,无时不提醒着人们纪念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

    其四,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在人口密集、工作忙碌的中国中大型城市生活久了,到美国Chico这样一个像小镇一样的小城市,自己就像是根夹在面条包装里头的一根面条,被抽出来放入了一锅开水中,不再紧绷着神经和身子,开始变得自由柔软。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极为自由奔放,每个周末都要开Party或旅游。一位做牙医的朋友一家,他们每年花几个月的时间旅游。有一年连续5个月时间,太太开车,他和两个儿子骑自行车,从美西一直骑到美东。每年用一个对开的相框收集贴出当年最值得留念的一些照片。暑期我和朋友在美国西海岸自驾游时,遇到年过60的老头,看起来还非常健硕,在玩难度和风险较高的帆船。101高速上满是房车或拖游艇的车……另外,各处都可见的一个小景是:捧书阅读。公交车站台上、地铁上、公车上、公园、小溪边,甚至海边……美国人很热爱阅读,这是很让我意外的。他们拿的不是手机或Ipad,也不是电子书,而是纸质版的书。不是装模做样,而是真正在享受读书的乐趣。

    最后要谈及的是我在Chico State的一次珍贵的授课经历。前文提及的Berryman教授有较多专业上的交流,他邀请我在他的设计师课程上讲一次介绍中国著名设计师的课,并给了我一些建议和规范,颇为严谨,使我在其中很是受益。在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选择了韩美林、吕敬人和陈幼坚三位设计师,将他们的生平、专业学习背景、代表作品做了全面呈现,制作了精致的PPT,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一张印了设计师照片、简介、中国地图及设计师出生地图片的单页。教授的信任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因为是第一次全英文授课,我很是忐忑,虽然下足了功夫做准备,但到上课前两天终于忍不住将所有要讲的内容写下来做讲稿。美国人特有的热情将课堂氛围带得非常轻松,学生表现得饶有兴趣。在课后教授又要求我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做了展示,并与学生自由问答。我非常重视这次的授课经历,跨国的专业交流更加让自己感受到本国民族文化的难能可贵,也更加感受到艺术的跨语言、跨国界的文化魅力。美国人不懂得读写中文,却将每个汉字看作一幅幅画面欣赏;他们或许不太了解中国历史,却会对你提到文化和生活细节饶有兴趣,追根究底。

                                最后一次课后与Berryman教授的合影


    热情、务实、自由、追求真理:这是我美国之行最大的感受和收获。美国人真切的热情和友好,建筑、环境和生活用品的实用,生活状态的自由奔放,对真理单纯的渴求和热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但好的东西应该是不分国界、可以共享的,特别是品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