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你没听过彼得·巴菲特,但一定听过沃伦·巴菲特——彼得的“股神”老爸。拥有这样一位父亲,彼得却选择成为一名音乐家,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的乐章,这缘于彼得从父亲那里获得的最珍贵的人生哲学:“人生要自己打造,做你自己!”
面前的彼得·巴菲特没有被famous father的光环所笼罩,他有属于自己的魅力。一袭黑色西装,伴着古筝如水般倾泻而出的音乐优雅地走到嘉宾席就坐,微卷的半长发微微颤动,艺术气息扑面而至。他的演讲幽默风趣,他的声音温和平静,他的故事简单有力。
演讲开始,彼得的一句“谢谢”让全场欢声雷动,他风趣地说,这是他仅会的一句中文。聊到高兴时,他会眯眼笑呵呵地看着观众,他表示很高兴能来城院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希望大家能受到鼓舞,做你自己。
述说幼时成长故事
肯定会有人对彼得的父亲十分好奇,也会好奇彼得在那么复杂的背景下生活、成长的经历。彼得一边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一边放着幼年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一栋建于20世纪初的普通小屋,没有围墙,这是彼得的父亲买下的一栋老房子。生活在中西部五十万人口的小城,中学的时候步行去当地的公立学校,父亲直到现在还自己开车去办公室,祖父母就住在离自己家两个街区的地方,妈妈的英语老师又是自己的英语老师……彼得在这个离外祖父母家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成长着。这就是一个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典型的普通幸福家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彼得淡淡地说,这跟大家没任何不同,也没比大家好多少。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既定的幸运之事,那就是我有爱我的父母、亲近的祖父母和一群友好的邻居。”彼得深情地说,正是这样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彼得·巴菲特。幼时的彼得第一次为了音乐“献身”是跟着甲壳虫乐队跳舞,却磕破了门牙。可直到现在,他依旧疯狂地喜欢甲壳虫。“现在,觉得自己比年轻的时候更加年轻、更加快乐,这个乐队影响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他说,这是一种快乐的积累。
退学走上音乐之路
大学就读于斯坦福,彼得花了3个学期,把大概20门基础课全部修了一遍。可选主修的时候,他还是犹豫了。“我到底要什么呢?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什么呢?”他内心有个声音一直在问。
19岁那年,念了3个学期大学的彼得决定休学。在大学里学习的经历似乎只是帮他找到了自己最终的方向——做音乐,他终于明白,自己还是对音乐最痴迷。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最为重要,“他们给我的不是金钱,而是鼓励、信念和爱”。彼得的父亲曾说过,“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就要去追求。”
如何做你自己?一定要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静下来,把周围所有噪音都扔到一旁,你会听见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力,然后跟着它走。彼得展示了父亲在中学的时候的成绩单,成绩很糟糕,但这并没影响他成为“股神”。彼得恳切地说,如果父亲因为成绩单而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那就不会有现在的“股神”,更不会有沃伦·巴菲特。彼得强调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艰难的时候,但总会过去,不要拿别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
转型谱写人生乐章
彼得在离开大学后一直做音乐,这不仅意味着他没学历,也意味着生活费要自己负担。当时正值美国器乐发展时期,他最早做的商业音乐,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彼得知道自己更想做的是电影音乐,可毕业后的两年,彼得没有卖出过一首曲子,只能免费赠送,他却仍是不离不弃。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位仅有点头之交的邻居把彼得推荐给了自己的女婿——一位需要音乐的动画制作人。
彼得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为一个新成立的有线电视频道设计了10秒钟的超短“插播广告”,酬劳是上千美元。虽然仅有10秒的表现机会,但足以让彼得兴奋之极。很快,这个频道大火,被称为MTV,成了当时最热门的新生事物,红极一时。
此后,彼得的机会越来越多,做的音乐时间也越来越长。他发行了自己的音乐专辑,并获得艾美奖。他还热衷于经营慈善,音乐与慈善使他获得了父母的财产无法给予的满足感。
探讨富二代与梦想
主题演讲过后,彼得与商学院优秀校友、“蛋糕大王”陶立群共同探讨了关于“富二代”、人生理想以及成功的定义等方面的话题。欢快而热烈的气氛使得寒冬腊月变得温暖如春。
不少同学站着听完演讲,还与彼得和陶立群进行了积极互动。一位男同学兴奋地说:“彼得先生,您老爸很支持您自己的想法和梦想,可是我爸却不支持我,怎么办?”“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其实父母也是为你好,你可以让他看看我写的书,看后可能会同意。”彼得风趣地说,把在场的观众逗乐了,这位男同学也幸运地获赠了彼得签名的书。
“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也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确定那份激情所在,只要你做你自己(Life is what you make it)。”很多人喜欢彼得·巴菲特,不因为华尔街,不因为他的“股神”老爸,是因为他带给我们的信念、梦想、希望和感动。
人物名片:
彼得·巴菲特是大名鼎鼎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彼得· 巴菲特以超过28年的时间横跨专业音乐家、作曲家、慈善家和作家等身份。其音乐思想深受很多80年代早期邦珀斯的MTV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与狼共舞》中令人难忘的“火之舞”场景的影响。彼得执著地追逐音乐梦想,曾一度过着艰苦的生活。即使处于最困难的境地,彼得也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到处贴广告找工作,自力更生。他最终成为著名音乐人和作曲家,获得过包括艾美奖在内的诸多殊荣。作为“富二代”的彼得认为,父母留给子女最珍贵的财富不是现金或豪宅,而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