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着装,平易近人的姿态,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有着梦想并一如既往地坚持,这就是被誉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的麦家带给我们的初印象。
带点羞涩,甚至连普通话都讲得不是很标准,平易真实的他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在台上的紧张以及自己的不善言辞,岂能想象这就是近年来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人都是有缺点的,没有缺点也就意味着没有优点。”
“什么是小说家?小说家就是用别人的故事讲故事给别人听,还要向他们收费”,讲座伊始,麦家用调侃的语气向我们阐述着他对“小说家”的理解。随后,他用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展开了“做梦者和造梦者”的主题。
人生的困境,梦想会拯救你
儿时的麦家因为家庭的原因饱受周围人的欺凌,甚至连老师都对他有着强烈的排斥之意。他瞧不起自己,开始逃学,又遭受到父亲的打骂……绵长的痛苦,他想到了自杀。在生活将他逼上绝境的时候,他感到无力继续,在这绝境之时,他遇到了对他的人生起到转折意义的人,一个卖货郎。卖货郎讲了一个童话,使男孩深信:有那么一个天使会来找到他,如果他真的被欺负得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
麦家说:“每个人都做梦,无根的梦,正是这个童话里的天使给了男孩希望。”卖货郎在麦家心中植下梦想的种子,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写日记倾诉,恐惧、痛苦就这样慢慢消散。这就是希望的力量,梦想的力量。
“当我感到痛苦的时候,是梦想拯救了我”,麦家说。当你在生命旅途中感到痛苦、迷惘的时候,只要不放弃,梦想就会找到你、拯救你。
梦想应该种在爱好的土壤上
麦家是从80年代开始写小说的,比之于莫言写了9年还无一字发表的经历,他比较幸运,在写作了两年之后就开始发表小说。而在1997年,他有了一个去电视台工作的机会,当时电视台的工作是大家求之不得的。“我该放弃写作去电视台工作吗?那里有更好的薪资、有更好的待遇,我该怎么选择?”,当时的麦家犹豫了。
但麦家考虑到自己并没有遇到生存的危机,“要用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的梦想是低级的”,麦家认定了写作才是自己的梦想。他意识到种在欲望之上的梦想是低级的梦想,于是,他仍然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写作。
麦家始终坚信,兴趣才是适合梦想生长的一片沃土,而不是欲望。
梦想的回报方式多种多样
对于某些人来说,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开花。麦家用他习惯的方式讲了个故事:一个孩子13岁开始写作,写了9年,期间写的一百万字都没有发表,这个人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莫言9年的写作都没有获得任何回报,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这就是莫言的梦想,能坚持梦想很难,比别人多坚持一点就能多成功一点。对此,麦家感叹,“梦想不是什么时候播种就什么时候收获的,没有那一百万字的废字,就没有今天的莫言。”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身为了印度民族自由而鞠躬尽瘁。他绝过食、坐过牢,只希望印度人民能在世人面前获得自由,获得尊严。这是甘地的梦想。不幸的是,他最后是被暗杀而离开了世界。“始终提倡非暴力的他却死在暴力手下,梦想伤害了他”,麦家说。我们在尽全力追求梦想、不断付出的时候,希望梦想能回报我们。可是,有时候,梦想也会伤害我们,它的回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就比如为了梦想付出了生命的甘地。
“如果你跟我一起生活一天,你会发现麦家生活得真无趣,每天固定的时间做着固定的事,然后你会发现麦家的成功不是机遇,而是每天的付出成为了习惯。”麦家教导年轻的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当好习惯逐渐养成的时候,梦想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这就是麦家对梦想的诠释,没有激情澎湃的言辞,没有浮夸华丽的修饰,有的只是安静的娓娓道来,朴实的言语正如他朴实的为人。他用自己真实经历向我们传递着人生建议,那是一种极富穿透力的正能量,令我们终身受用。
人物名片:
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辗转六个省市。2008年调任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开中国谍战特情影视剧之先河,因此被誉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