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数学专业出身的龚惠香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龚惠香回想起20多年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有罪恶妄想症的,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世上;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时与人交流十分困难,躁狂发作时,吹嘘、骄傲甚至想拿刀捅人。这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她发现学生问题不一定是思想问题,也不一定是法律意识问题,很可能是心理问题。从那时起,龚惠香就决定从“心”出发,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2008年下半年开始,龚惠香及其教学团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选修课。他们努力经营,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升,每个学期都坚持做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五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显示,该课程“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今年,龚惠香主持的教学成果《〈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获得了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学特色:互动、体验、分享
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序言中这样说,这门课程确立了学生是课程学习中的真正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学实践的体验参与者。这样的教学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人的心理成长和形成过程,靠的不只是相关的知识学习,更需要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和感悟”这一理念,龚惠香及其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并采用了团体咨询的技术。把40个人的班级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通过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引出上课的主题。随后进行根据每堂课主题而设的练习,先让学生做活动,然后小组内分享,接着全班分享,最后老师总结提升。于是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大大的教室里,学生坐成一圈,老师就像一个Party的主持人带着大家做活动。大家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慷概激昂,时而唏嘘叹息,这样自由的课堂,无形中让学生放下戒备,逐渐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进而更好地让大家一起帮其解决心中的困惑。
有个学生跟笔者谈起他们小组的故事,龚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为汶川同胞搭建最牢固的房子(每个组员通过肢体语言相互合作搭房子)。因为是肢体语言,不像其他课程的Team Work,不会出现沉默不语或是意见不合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更容易达成默契的配合。在搭房子的过程中,当她手中的“砖”需要固定时,立刻有组员将裁剪好的透明胶递到她的面前;需要剪裁,却找不到剪刀,又有组员将剪刀递给她,整个过程中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并产生了一种团队信任感。
正是通过这种课堂中的训练,小组成员间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毫不避讳地回忆过去的伤痛,也喜悦地分享未来的憧憬。在这样一种“互动、体验、分享”的环境中全身心地融入课堂。
教学成果:给学生带去真正的帮助
很多人表面正常,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疏导,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而《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最大的效果是真正提升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实实在在帮他们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每学期都有学生问卷(主观、定性评价)还有网上测评(客观、定量评价),以证明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效果。每逢期末,龚惠香都会给学生布置一篇学生体会的论文,她也精心收藏着所有的学生论文。笔者从学生们的心得体会中,也看到了他们改变与成长的轨迹。
有个毕业生写道,“高考的失误,使我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力。大一几乎从不去听课,我知道这样很糟,但是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无意间选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这门课,我从不期待它能给我什么彻底的改变,但是我却潜移默化地开始尝试去教室听课。我想,在训练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游戏,逐渐打开了我的心门,让我重新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而改变了心态后的他,由一度因学分不够而面临退学的境地转而成为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和社会实践奖学金的优秀学生。
龚惠香班上有个普通的女生,常常在大家分享各自的故事时,把自己的心深深地藏起来,每次轮到自己分享时,都选择用谎言来代替真实的经历。逐渐地,当大家把越来越多的秘密跟她分享时,她开始惭愧,她觉得“我是不仅骗了大家,而且还拿走了大家的真心”。于是她慢慢尝试敞开心门。“我后来惊奇地发现,每次讲完自己的故事后,我都很轻松,我后来很喜欢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在文中这样写道。
在课堂上的心灵之旅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热爱学习,更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爱生命,学会了乐观……
“我们会尽快地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交流,学生喜欢老师了,上课自认更加投入,更有成效。”教学团队成员褚建柯老师表示,《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之所以取得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老师能够创造氛围帮助学生吐露心声,并用心倾听,与之充分地交流与互动,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动态调整、顺势引导。
教学身份:心灵旅行的引领者
龚惠香用一个“值”来回应她在这两年里为这门课付出的心血。“我毫无掩饰地说,为了这门课,我真的花了大量的精力。”
据了解,自开课以来,龚惠香及其教学团队收藏了所有学生的信息、论文,并将其分门别类,以做研究。还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有很多学生上了这门课后,都觉得效果很好,但是我想知道这是一时的还是长久的效果,所以一直在做跟踪了解,以后我们的跟踪范围还将更广。”她对所有上过这门课的学生的情况熟捻于心,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准确无误地从众多文件夹中找出学生的信息或者体会。
采访中,龚惠香给笔者念了几段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每每念至深情处,她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我是真的为这帮孩子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给他们带去帮助而欣慰。”每次学期结束时,龚惠香都会和每个学生一一拥抱告别。“我真是含着泪抱着学生们,因为我从心里看到学生的改变和成长。”
有学生这样说,“龚老师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像离家时妈妈对我那样,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嘱咐,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老师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