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课45分钟,她始终微笑着,柔和的语调让她的课堂变得格外轻松,讲台上下的界线无形中消失了,教室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课下,她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芳姐”。多次被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她的心中装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和学生。她热爱着教育事业,致力于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已连续8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这位硕果累累的教师就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的吴央芳,虽然年轻,但对于教学她已有了自己独到的方法。
穿插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体悟
在平时的教学中,吴央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力求让同学有更多的课内时间用于学习和实践。她采用穿插教学法,将实验课分为两个小组同时教学,两个小组进行的实验操作是不同的。就比如一个小组的学生们在进行渐开线直齿圆标齿轮范成法实验,与此同时,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创新实验。前一个实验是通过模拟齿轮的加工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后一实验是利用齿轮等构件设计、组建新的机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结构分析能力。吴央芳穿梭在两个小组之间,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当然也不忘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赞扬。
走进创新实验室,一股机油的气味扑鼻而来。同学们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在实验架旁来回摸索。吴央芳对他们所进行的实验没有任何硬性规定,唯一的要求就是“创新”,即用所学过的机械原理自行设计一个装置使其能活动起来。只见大伙一个个都很专注地摆弄着杠杆和齿轮。一位女生试图利用一个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实现运动,吴央芳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直到她完成作品。接通电源,两个齿轮动起来了,联动了下面连接着的连杆机构,女孩很兴奋,但是装置运行的速度太慢了。这时吴央芳才开口说道:“这个机构的设想不错,但是若改变原动件,就会实现增速效应。”在实验过程中就能指出的改进细节直到结束后才启发学生,这正是吴央芳的用心所在。在她看来,人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也只有在走了弯路后才能对她所指出的“捷径”印象更深刻。
创造机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我们芳姐很平易近人,经常会对同学会进行个别辅导,我们都爱上她的课。”“不管成绩好坏,吴老师总是会想办法给我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同学们的眼中,吴央芳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为同学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吴央芳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做到边讲、边学、边练。在上课时她总是会细心地观察学生们的上课状态,若同学认为某个问题比较晦涩难懂,她便会先提一些“张口即答”的问题,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若同学们在课堂上充满热情,则可以提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以此循循善诱,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她力求课上讲的每个知识点都清晰易懂,并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作图,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每堂课都抽出短短几分钟作图,但日积月累就培养出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更无形中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每逢期末总会有学生为担心考试“挂科”而抓耳挠腮,后悔平时没有用心却已是徒劳。对于这些平时学习不太努力的学生,吴央芳同样不抛弃不放弃,引导他们通过出试卷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出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归纳、梳理、复习了知识点,对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整理和猜测,为准备考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