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引导学生迈向健康的人生之路
发布时间:2011-05-15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我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教学经验谈不上。通过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思考、多体验,真正把知识外化为行动,从而终身受益,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龚惠香,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思政中心教师,学院第一届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围圈坐、做游戏、谈感受,严谨中不失活泼,活泼中畅谈交流,“温馨”是记者对龚老师课堂最直观的印象。

  “上课就像是演一台戏,我更乐意让学生来当主角”

  龚惠香将课堂比作戏台,因为备课不仅要设计内容(剧本),还要设计教学环节(相当于剧本中的情节推动),如什么时候老师讲,什么组织讨论,什么时候放映视频等,还要考虑课堂上主角与配角的安排,以及独白、对话和旁白等形式的插入。在传统的课堂上,通常由老师充当主角,但龚惠香更喜欢让学生来当主角,在她看来,课上得好坏都该由学生来定,也只有学生才能对她的课堂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当,教学环节合理,使学生在富于趣味的环境中受益,这是龚慧香老师对好课堂的理解,同时也是她的课程带给许多同学的感受。“龚老师的课堂是活的。”很多上过龚老师课的同学这样评价到。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触及学生的心灵,龚慧香会精心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这门课上,为了让学生学会放弃,龚慧香让学生写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这五样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学生写好后,告诉学生生活中发生了意外,这五样不可能全部都拥有,需要他们一个个放弃,直至剩下最后一样。这个练习不仅让同学认识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取舍。

   “在我的课堂上,大家都是来分享心情的参与者”

  “其实我们选《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就是奔着龚老师风趣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来的。”传媒分院的陈思远同学坦言。第一节课,龚慧香往往先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放松下来,慢慢适应她的教学方法。她还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有组名,有组长,有属于自己的口号,每节课结束后,组员们都会围成一圈手拉手大喊自己组的口号。上课时,无论是点到还是讨论,每个小组都围成一圈坐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大家都往往会特别活跃,因为关系到整个团队,所以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都很积极地参与。龚慧香还会结合课堂内容放一些心理电影,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谈观后感。让学生通过视觉的体验去分析影像背后的心理因素,并且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在众人面前表达出来,不仅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体验更为理性与真切,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魄。

  “龚老师是讲案例的高手,” 上了半学期的课后,信电分院的傅阳清表示收获甚大。很多时候老师会讲到和自己近似的案例,而那也正是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经老师一点拨,真的就豁然开朗了。傅阳清还通过课堂上听到的案例分析自己的品格,联系思考今后如何去处理类似的事情,在她看来,龚慧香真算得上是她人生之路上的导师了。

  “上课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每次上课我都觉得是在享受。我认真地准备每节课,希望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 因此,课堂上若出现学生逃课的现象龚慧香都会感觉很遗憾,她经常在课后给缺课的学生打电话,了解缺课原因。如果有学生缺课达到三次的,她还会给学生所在学院发取消考试资格的预警通知。在别人眼中,这些工作都有点吃力不讨好,但龚慧香觉得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

  “其实我对学生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在我的选修课里经常有学生被取消考试资格。有时我也会担心因为要求严格而没有学生选我的课,但是很庆幸,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那么龚慧香的课堂又是凭什么吸引了同学呢?曾经有个听过她讲座的学生到心理咨询室拜访她,“龚老师,您知道您的讲座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吗?因为你太了解学生了!”学生的一番言语让龚慧香颇为感动。因贴近而生动,龚慧香课堂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回应更让她体会到了上课的享受。

  除了教学,龚慧香还有两个晚上的时间分别在浙江大学和城市学院做心理咨询工作,另外只要能安排出时间,她都会接受学生、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讲座和培训的要求。对龚慧香来说,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报酬,而是尽一名教师的责任,用知识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