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职工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育人工作的生力军,是学院各项工作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为更好地帮助青年教职工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价值,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的和谐统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5月5日举办青年教职工职业发展茶话会。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睿康与浙江大学校团委书记刘艳辉与学院青年教职工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体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与会并发表讲话。学院工会主席楼益松出席茶话会。
早走一步就是成功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唐睿康的人生信念是:“To be different”,他认为,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以应该通过对自己的全面的分析,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唐睿康在高中时期就不像别的同学一样一心准备考试,他选择通过化学竞赛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在化学竞赛中的优秀表现,使得他可以在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中挑选自己的大学,他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对于这个选择,很多人表示不解,而唐睿康最清楚南京大学的化学沃土适合他成长。对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唐睿康谦虚地说:“我只是比同龄人快走了一步。” 唐睿康在高中时就学习了大学的化学课程;大学时,他已提前学习了研究生的课程;研究生时期,他比同学更早开始做科研;在他的博士开学典礼结束之后,他便立刻向学校申请博士毕业。原来,在不断快人一步的过程中,他已经达到了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全部条件。唐睿康坦言,“判断、选择、坚持,是我成功的关键。”
在工作中学会思考
如果说唐睿康是学术领域的精英,32岁的刘艳辉则是行政领域的女中豪杰。行政方面的事情总是比较杂乱琐碎。如何将这些小事理顺、理清,其中的学问可大了。刘艳辉真诚而严肃地说:“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怎样去总结、反思才是关键。”
刘艳辉谈到,在接手行政工作前,她也曾怀疑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在充分的思考之后,还是义无反顾的接下了工作。她建议广大青年教职工要认同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行政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在工作中思考,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同时刘艳辉也呼吁青年教职工内心要有一把能正确评价、衡量自己“刻度尺”,同时还要工作到老,学习到老。
“排队”与“插队”之间
胡礼祥在总结讲话中将一个教职工的成长过程简单形象地比成“排队”与“插队”。排队是社会规则制度设计好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插队则可凭借实力一争高下。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超越别人,脱颖而出,在排队中游刃有余则需要青年教师的创新与智慧。
青年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思考自己真正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而不是“骑马之时才开始找马”。城市学院要成为加速的列车,必然少不了青年教师这股新鲜血液的驱动。
“学生得到好的教育、老师得到好的发展、学校得到好的进步,是城市学院的发展目标,城市学院是广大教职工的家,大家要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茶话会最后,胡礼祥向大家提出了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