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由“道”至“器” 实现创意引领设计
发布时间:2010-10-05 信息来源:创意学院
    日前在杭州陆羽山庄举行的创意案例赏析交流会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和工业设计方向的三个教师团队,用生动的案例和精到的解说,诠释了“创意下的设计”、“设计中的创意”和“生活引领创意”三个主题。
       
    王怡通过羊毛毡的创意改造、世博园内国家馆的创意外观等简单形象的例子,直观的表现了创意由“道”至“器”和由“器”至“道”的过程。他说,由“道”至“器”就是从创意到实践的过程,以创意为核心,产生统一的设计语言,由不同的产品组合,形成一个连续而丰富的系列创意设计;由“器”至“道”就是从实践到创意的过程,通过二维与三维间的体积转换,对现有产品的推陈出新。创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和多元化的思维,打破常规,解决新的问题。

    刘双花通过《插画》课程学生创作的六个案例展示,诠释了“创意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案例通过对“芳香生活馆”的品牌形象、宣传和装饰美化,表达了从创意理念到创意实践、从创意实践到创意理念的互动转化关系,培养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创意的表达和绘画的技法三重能力。尽管作品在创作手法、细节描绘和整体把控等方面还不甚完美,但是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凸显,令人欣喜。

    方华将收集的案例分为“先有创意理念的设计”、“先有形式的创意设计”、“生活引领创意”三个主题部分,通过“绝对伏特加”一系列富有创意、高雅又不失幽默的广告设计,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该品牌“纯净、简单、完美”的核心价值。
        
    陈雯婷以上海淞江方塔园、苏州博物馆和上海世博会万科园区的景观为例,诠释了“创意、创新、与古为新”的主题。她认为:成功的“与古为新”并不是片段性的拼凑,而是根植于类型和场所的理性思考;成功的与古为新,前提是尊重古人的东西,要能够存真,保存原来的东西;成功的与古为新,需要借鉴和创新,对传统的借鉴,可以使得我们在历史中找到坐标,对历史的传承,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与古为新”的最好诠释。

    王�通过玛莎 ・ 施瓦茨的建筑设计、西雅图的景观公共艺术、校园景观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针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办学实际和特色,建议将当代艺术作为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及研究的切入点,将“艺术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做“创意景观”或“景观创意”的教学,并与城市公共景观相结合,将艺术融入城市,融入校园,融入生活。
       
    朱媛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产品小创意诠释了两个黄金法则:“1+1>2”,曾经一度服务于单一目标的固定形式现在也提供双重或多重功能,通过产品开发和交叉功能工程,给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差异性;“师法自然”,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副院长应晶,创意学院院长陈振濂出席了交流会。胡礼祥表示,老师们收集的案例和分析讲解,效果很好,意义很大,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教师的成长,要长期坚持下去。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要重视学术研究,收集的经典案例要形成研究成果,并及时运用于日常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陈振濂指出,艺术家不能仅是实践者,还要做思想家,要通过研讨积累经验,做一名有思想的艺术家。

    案例赏析交流会由创意学院院长陈振濂发起,总支书记徐波,副院长马青出席。产学研办公室主任杨程主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