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是浙江省第二批次高考志愿填报的日子,今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再次“开门迎客”,接受来自省内外数千名考生和家长的现场咨询。学院领导吴健、胡礼祥、应晶、斯荣喜、刘玉勇,院长助理夏顺仁、周金其以及招生办、9大分院的老师们一起,为考生填报志愿答疑支招。经历了数年的校园开放日,让记者感觉到现在的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越来越理性,咨询问题也越来越专业。
最火爆的场面――
国际办学一路走俏
咨询会哪里最热闹?一大早,商学院的咨询台前已经被家长和考生围得水泄不通。乍一看,多半都是冲着城市学院最富特色的几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这个项目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这个项目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吗?”面对考生和家长源源不断的问题,商学院的老师们耐心地介绍了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W)、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SQ)等开办的合作项目。另外,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L)的学分互认课程项目以及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也成了不少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我的分数填报UW专业希望大不大?”一名理科497分的浙江考生问道。“可以报,没问题。”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笑着说,“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然后去国外,可以更好地适应,在国外的一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孩子们的自我感觉会不一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江苏一考生,前一晚和母亲驾车赶到城市学院,除了来城市学院“看看”,最主要的还是来咨询中外合作项目,让自己吃个定心丸。母亲章女士说:“据说城市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排第一的,所以我们就赶过来了!”
最理性的观点――
择校择专业以兴趣为主
陈烨在城市学院的主页上看到校园开放日的消息,于是迫不及待地过来了。她一直徘徊在商学院的咨询台前,问及原因,“我是文科生,考了519分,如果想留在杭州读大学,最佳的选择就是这里了。”她表示,对和商学有关的专业非常感兴趣,虽然也考虑过就业等问题,但是“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咨询会现场有一对来得最早的母女,女生虞梦澜像个“小男生”,直率开朗。“从小到大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她说,这段时间都忙着“赶场”,穿梭在各种招生咨询会上,每一次都会找和“画画”相关的专业。“广告学”就是她的首选,今天也不例外,她已经对该专业了如指掌了,母女俩正在做最后的决定。
“我们主要都是尊重小孩自己的选择,毕竟是他们在读书。”一位家长感慨道,这段时间一家人为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问题苦恼了很久,大家都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女儿一直执著于英语,最后大人只能“屈服“,今天过来就是特地咨询英语专业的情况。
最关心的问题――
转专业政策备受关注
“转专业有什么要求?”“第二年她能转到商学院吗?”往年的咨询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是“我这个分数能不能进城市学院,把握有多大?”而今年,考生和家长们纷纷把目光转移到学院的转专业政策上。
林丛是一福建考生的家长,为了准时参加这场开放日,昨天就专程赶到杭州。他拿出女儿的高考成绩单,问道,“以这样的分数进女儿最爱的‘临床医学’恐怕很难,你们学校转专业难度大吗?”很多分数不占优势的考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
有不少考生非常慎重填“专业服从”,担心被不喜欢的专业录用。但是学院招办工作人员解释道:“专业不服从,会有退档风险,直接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第一步先进入学校,一个学期之后还有机会转专业。”城市学院院长助理周金其建议。此外,进入城市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通过“浙大立交桥”、“2+2”等途径做第二次选择。
“学生的心态一定要放平,大学里机会很多,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过程和‘圈子’,在四年期间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资本和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告诉广大考生。
注:招生咨询热线:0871-88018551 将继续开通至7月25日(8:30-20:30)。
相关新闻链接:请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