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0-04-30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杭州馆执行干事专项培训

    上海,世博,六个月;现场,机动,五人行……4月13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五位学子翁超、俞灵玲、潘敏、刘文杰、张天行背上行囊,带着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杭州人民的“托付”,搭上从杭州乘往上海的火车,参与世博会杭州馆的相关工作。每次记者联系他们的时候,寥寥数语之后,他们继续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之中。

    很忙、很充实、很快乐……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慢慢地熟悉自己的工作;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逐渐地进入状态。他们总是调侃说:“现在我们已经慢慢地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了”。

    从“激动”进入“忙碌”

   
带着憧憬,步入自己将要工作6个月的环境。杭州馆的含蓄婉约;苏州馆的古韵典雅;首尔馆的时尚娱乐;威尼斯馆的现代朝气……新奇的设计,美丽的造型,让第一次进入世博会场馆的一行人心潮澎湃,戏称自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随行人员告诉他们,要保持镇定,“180天的工作时间足以让你们看厌”。他们笑道,“乡下人进城”,第一天难免要兴奋一下。

    来不及一个个地参观展馆,他们就进入了紧张严格的培训阶段。到上海的第二天,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为9小时,紧张而忙碌的生活随即展开――4月14日,杭州馆创意总设计师来现场指导,与讲解员畅谈场馆设计创意;杭州副市长前来视察;4月15日,熟悉活动现场展品展项以及多媒体影像的操作和社交礼仪。4月16日,浙江省省长莅临杭州馆参观……

    从“不专业”向“专业”转变

   
陌生的工作,一度让五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迷茫。原本规定各司其职,然而到了现场却被统称为“现场管理干事”,他们所做的工作可能是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在五人到达上海的第四天,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莅临杭州馆参观,原本职位为“新闻宣传干事”的俞灵玲知道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践的机会。然而当看着闪光灯齐齐聚向省长,媒体记者的长焦镜头和巨大摄像机,拿着佳能G10的俞灵玲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她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她却在摄影技术方面相对薄弱,这总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位很“不专业”的人员。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拿着相机,就应该冲在所有人的前面。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慢慢地领悟其中的含义,如今,她可以从容在站在媒体记者的行列中,拿起手中的小单反抓住新闻事件的瞬间。她打趣儿道:“当我归来之日,我俨然可以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

    “细节决定成败”与“认真”哲学

   
“小张,这些物品,你去买一下。”

    “小俞,那边需要帮忙。”
    ……
    在杭州馆工作的半个月内,让五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杭州馆的工作人员分配任务给他们,有一些芝麻小事,也有比较重的任务。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将决定成败。

    在这过程中,他们也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认真”哲学: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状况之前夸下海口,这不叫“认真”叫“浮夸”;在做事情的时候,把所有事情都招揽于手,这不叫“认真”叫“越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自作主张,不汇报,以自我的方式处理,这不叫“认真”叫“耍小聪明”。

    半个月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历练。刘文杰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过得却很充实,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工作经验,对于以后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高效率去完成。”俞灵玲说:“这半个月里让我学会了两条公式,即‘认真+细心=信任’,‘智商+情商=赏识’。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有冲劲,而他人的信任与赏识也会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