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并不神秘,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除了强调新颖性外,更追求“成果效应”。5月15日下午,中国创造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冷护基来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师生讲授“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
冷护基一直致力于创造学的研究,连续10年指导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科技作品竞赛,并创办了“创新能力试点班”。在讲座中,他结合实例讲授,深入浅出,给在场的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启蒙课”。
当今社会,很多人尚未形成专利意识,其背后是没有创新意识、行为和习惯,追根溯源就是中国尚没有系统地开展创新教育。冷护基认为,高校有着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使命。 冷护基提到“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不可能是一气呵成的,它是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多种思维基本形式的有效综合的过程。”他非常提倡日本时下盛行的“一人一日一创”,用创新文化建立小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得以成长,鼓励在校大学生培养专利意识,带着这一意识更好地融入企业。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下意识,需要打破旧的逻辑思维的束缚,在新的命题下建立新的逻辑关系。”对此,他还提出了三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钻研数学和力学、多读唐诗宋词、苦思冥想。他总结到: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优异者可以锦上添花,后进者可以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