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理四大厅掌声雷动,杭州市政府发放的教育培训消费券被郑重交到了毕业生代表的手里。随着红色幕帘落下,城市学院招聘大厅宣告启用。春季专场招聘会开始了!同学们手持资料简历,三五成群,有的在招聘摊位认真看着职位简介,有的在咨询着职位信息。不少用人单位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队。“一切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现场,记者感受到各方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把工作都做到了心坎上。学院宣传办希望该文描述的求职应聘情节和相关信息,能为大学生就业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政府学校促就业
以往城市学院招聘会都是大规模在风雨操场举行。本场春季招聘会采用招聘大厅的形式,也只邀请了50多家用人单位。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介绍说,招聘大厅的启用将一改以往招聘大会的模式,采用小规模专项招聘形式。小型化意味着专业化,同时也意味场次可以不定期增加。他希望“招聘大厅为优秀人才自我展示搭建了平台,真正成为优秀学生的集聚地;同时将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吸引进来,使市场和学校达成共识,最终获得学院就业和企业人才储备的双赢局面”。
招聘大厅的的启用,不仅受到学校的领导重视,同时也吸引了拱墅区领导、杭州市以及有关区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前来祝贺。出席招聘大厅揭幕仪式的拱墅区政府副区长楼玉宇说:“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和就业形势,杭州市各级政府采取了大力的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而拱墅区政府更是积极采取响应,启动了九项计划一平台的项目,如扶助政策的系列出台,建立就业源,提供免费的场地,创建创业资金,引导大学生到村社区见习、实训等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请举手!”场下同学齐刷刷举起了手。眼前所见,台下坐满了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有的举手发问,有的低头做笔记,全神贯注地听讲。这是在招聘大厅一侧的宣讲大厅里,杭州市人事局人才流动开发处处长张新其应邀为同学们介绍《大学生在杭州自主创业资助和就业政策》。据了解,杭州市采用政府创业资助无偿扶持和引导风投资金给予支持并重的方式,竭力为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另外,杭州市还出台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工商注册零费用和试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分期付款”的方式、落实房租和会展补贴等方式,为创业大学生切实减负。
专业未必要对口
靠自己的专业吃饭是不少大学生的愿望,然而现在“专业不对口”渐成一种趋势。在谈及“专业不对口”择业现象时,被采访的几位毕业生倒是看的很淡,他们都认为“先就业再说”。在招聘会上,杭州网赐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助理王浩明告诉记者,大学生求职未必非得要专业对口,继续学习能力、对事物认识的角度往往比专业更重要。企业普遍会对新进公司的毕业生进行培训,专业外的大学生受到的束缚少,主动创新能力强,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要毕业生努力,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在企业里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
杭州联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此次招收的毕业生主要是针对城市学院信电和工程分院的学生。在早上11点前,该单位只收到4份简历表。其人力资源部的刘玲芳称,此次招聘对专业的高要求应该是导致面试人数少的直接原因。她也表示,除了像他们这种技术型比较强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在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上有所苛求,一般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试尤为重要
面对着大同小异的简历,如何使自己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招聘者和面试者其实是一个买方与卖方的关系,如何让买方觉得你有价值,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你自己的价值,面试上所体现的风采尤为重要。
杭州轨迹广告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在面试中就遇到了一个让人有些无奈的学生。应聘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介绍时,那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简历上都写着呢!”用人单位说,这是面试的一个禁忌,面试的自我介绍其实是自我表现很强的环节。同时,面试一定要“真”,只要被发现有一丝“假”,就宣告面试的失败。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学生,在她的简历表上写着“会熟练的使用photoshop软件”,其实这位同学只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这给用人单位的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性格开朗,能说会道”是当前企业招聘时更为喜欢的应聘者。杭州物美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国贸专业的孙同学,他很善谈,性格很开朗。其实现在企业在专业上和形体上可以提供很多的训练,但是性格却很难改变,因此在面试时,他们会特别在意应聘者否能和别人快乐的沟通。
先就业再择业
在紧张的招聘会上,有一个学生背着斜挎包,左手拿着矿泉水瓶,右手拿着电话,显得相对轻松。他叫冷建成,是国贸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走上了创业之路,刚刚注册好公司。
今天他是陪同学一起来面试的。看着身边的朋友在招聘会上忙碌着,他说,在他的身边不乏有些“傲”的同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该要抛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要有“先就再择业”的好心态。
浙江星燎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毕业生要“沉”得住。实现学生时代的理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得到社会的承认,是每一个高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一时找不到比较满意的单位,不如就先找一个工作单位“沉”下来。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然后再另谋高就。
校友回校反哺
在招聘会上,有一群人特别的感慨。他们是城市学院的毕业生,但是他们不是来找工作的。有的代表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有的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彭晨,城市学院广告专业2006届的毕业生。3年前,当他走出校园,对于就业也是一样的迷茫,如今他已经是杭州轨迹广告有限公司的核心人员。这次回到母校,他说,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但是他们更加热情。
“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这是杭州尚居房产代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平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他2004年从城市学院毕业,创办了该公司。他们的团队有四位都是城市学院毕业生,这次回到母校,主要为留杭工作的毕业生提供房屋租赁咨询。陈平说,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帮得上,都愿意为学弟学妹们服务。另外,他们还为城市学院留杭工作的贫困生提供免三个月的房屋租金的帮扶活动。
城市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潘燕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老师们想方设法一门心思帮助同学们就业。可以说,就业工作线上的老师们饱尝了甘甜,分享了快乐,激发了信心,也品尝过辛酸,真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都俱全。但是每当看到学生背上行囊满怀希望的步入新的工作单位时,一切辛苦都值得;当我们接到校友们的来电来访,为他们学弟学妹们的就业出谋划策更是感动,内心是何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