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郝田虎教授带你走进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莎士比亚
发布时间:2019-11-29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不列颠百科全书》:“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他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像荷马和但丁那样的诗人,托尔斯泰和狄更斯这样的小说家,他们都超越了民族的界限,但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作家的声誉能真正同莎士比亚相比……”


11月22日下午,郝田虎教授以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为背景,深入剖析莎士比亚,为城院师生带来了以《莎士比亚是怎么回事儿》的主题讲座。郝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向大家展现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莎士比亚文化形象。

乡下野小子变成英国文化符号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威廉·莎士比亚可谓家喻户晓,他已是英国文化的符号,也是英国最好的名片。郝教授介绍,弥尔顿曾称赞莎士比亚是“亲爱的记忆之子”,他的头像成为了英国护照的水印……郝教授评价莎士比亚:“当今没有哪个作家的声誉能真正与莎士比亚相比,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豪NO.1。”

然而,莎士比亚曾经是一名乡下野小子,他出生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曾在剧团工作。郝教授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和诗歌相比,在人们眼中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文学,莎士比亚也对其剧作品的版权漠不关心,对无数的改编也熟视无睹。郝田虎就此犀利指出:“剧本被不断地改编,才是莎翁剧广为流传的原因。”同一个话剧,不同的悲喜版本,才吸引了更多的人们为莎翁剧中的鲜活人物倾倒。

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时,郝教授和师生分享了他去莎士比亚故居斯特拉特福镇参观交流的经历。艾冯河畔,莎士比亚曾受洗和埋葬的教堂……一帧帧照片在屏幕上划过,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特殊的人文背景,也展示着郝教授与莎士比亚的不解情缘。


莎士比亚何以为莎士比亚?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谈及莎士比亚的巨著,不得不提《十四行诗》。郝教授就其中几首经典之作,在现场进行了点拨评析,其中就包括了被认为是英文系学生必背的《Sonnet18》。郝教授在现场随机邀请了两位男生朗读莎翁的诗歌,并引经据典,对诗歌中较生涩的部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莎士比亚诗歌的风格可谓是推陈出新,否定了夸张的比喻,更注重爱的珍贵。”不仅是诗歌,郝教授还对莎翁的戏剧做了深刻的剖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在莎士比亚的爱情剧作李,那些关于真理、关于爱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反复寻味深思。”郝教授说。

    “莎士比亚的巨大声誉是客观存在的,但他历史地位的确立是历史文化构建的一个过程”。以断臂维纳斯接上断臂后以完美的形象在爱丁堡展出为比喻,郝教授表示,其实莎士比亚的伟大也是通过人工的构建和修复才臻于圆满。“莎士比亚何以为莎士比亚?文学何以为文学?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郝田虎这一独到的见解为师生揭开了莎士比亚更为神秘的面纱,更是丰富了莎士比亚的文学形象。


世界的莎士比亚,中国的莎士比亚,浙江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世界,还属于中国,属于浙江,属于杭州。”郝田虎说道。曾就读于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中国文学系的朱生豪,是最早将莎士比亚带入中国的一批人中的一位。如今,不论是台湾代表性改编剧《李尔在此》,还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寇流兰与杜丽娘》,无一不印证着莎翁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崇高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郝田虎本人还担任了小百花越剧团《寇流兰与杜丽娘》一剧在英国首映时的剧本英译。在研究莎士比亚的同时,郝田虎也在为莎士比亚跨地域性的崭新价值作出贡献。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郝田虎教授向学院师生展示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莎士比亚,商务英语1802班的刘珈亦感言,听了这场讲座后,了解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莎士比亚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人物介绍

郝田虎,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导,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包括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比较文学、英文手稿研究等。发表专著1部;中英文论文约50篇,包括A&HCI、SSCI论文8篇;译著(合译)7部;主编4部等。独立完成教育部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一项。曾赴台湾地区、澳门地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和意大利罗马三大访学。任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国际期刊Milton Quarterly和Multicultural Shakespeare编委等。为浙江大学出版社主编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论丛和文艺复兴论丛等三套丛书。




文:卢伊,范丽娜 摄影:吴俊庆,苏惠洁,俞律弘,高路熠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