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 松菊斋文库及“陶崇兴学术专项基金”捐赠人陶象国、梁蕙兰夫妇,陶佩琳小姐,和该项目牵线人唐炽、沈祖�夫妇一行莅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院院长吴健会见了来访嘉宾。


吴健代表学院欢迎嘉宾到访,感谢此次陶氏兄妹再次捐赠父亲陶崇兴先生的书法真迹及老先生为长孙陶哲轩题诗之墨宝复印件。图书馆及科研部负责人向来宾介绍了松菊斋文库的建设及“陶崇兴学术专项基金”的研究进展情况。
陶氏兄妹欣喜地表示,这是他们为先父一辈子所藏的至宝找到的最好归宿,并希望他们的捐赠能为浙大城市学院的馆藏、学术研究及学生古典文化修养的提升作出一定的贡献。
“长孙哲轩早慧绝伦”陶崇兴先生题诗嘉勉书法墨宝
陶象国先生对学院“求是创新”的校训深表认同,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是要务,“求是”是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将“创新”和“求是”结合起来。他讲述了与夫人梁蕙兰女士培养儿子――天才数学家陶哲轩的过程。儿子的数学天才从小就显露出来,毕业于港大的梁蕙兰是数学和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但她没有对早慧的儿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启发他独立思考,尊重他的兴趣,培养他自己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注重他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他秉承陶家的良好家风,培养他谦逊、精进、诚信、厚德的好品格。陶哲轩在小小年纪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但戒骄戒躁、勤奋踏实,正如陶崇兴先生为长孙题诗所言“任重道长莫躁进,由来大器须精雕”。良好家庭教育,帮助陶哲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使他的生活幸福而快乐。陶象国先生的分享,引发了大家对中西方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路径的热烈讨论。

随后,来宾参观了医学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康复、医学机能学及形态学等实验室,陶象国先生就他在研的 “食品对人体过敏”课题与医学院的张立煌、曾玲晖、潘建平三位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学院党政办、科研部、发展联络部、图书馆和医学院等部门和分院的相关负责人参与会见并陪同参观。
背景资料:
2016年11月25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了陶崇兴先生藏书捐赠仪式。 陶崇兴先生之子陶象国、陶象贤,女陶佩琳将父亲藏书四千余册捐赠给学院,图书现珍藏于图书馆珍本阅览室,并以先生晚号将藏书地点冠名为“松菊斋文库”,以铭记老先生善举,激扬师生好学乐善的情怀。
松菊斋文库现有图书1774种,4228册。这些图书充实丰富了学院图书馆馆藏,为人文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文献支撑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陶哲轩,陶崇兴先生的长孙,陶象国、梁蕙兰之子,他在7岁进入高中就读,9岁进入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他还未满13岁时已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项纪录至今由他保持。他在16岁获得学士学位,17岁获得硕士学位,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从24岁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2006年,31岁的陶哲轩获得菲尔兹奖,该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陶哲轩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为华人争得了荣耀,是华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