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2017-2018新学年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在学院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指出,打造一流应用型教育品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也是学院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会议号召,让我们继续发挥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翻篇归零再出发,勇立潮头树新旗,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砥砺前行!

学院院长吴健做工作报告,学院党委书记叶民做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党委副书记刘玉勇等出席会议。会上副院长朱永平、江全元分别从人才培养,学科和科研的视角做了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吴健首先回顾了2016-2017学年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具有长远影响的可喜进展。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新西兰UW学院正式成立,对学院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推进应用型建设试点,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数居省内地方高校前列,接受浙江省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并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此外,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力推进招生就业工作都方面成绩喜人。在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学院实施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专栏计划,提高科研服务能力,扩大联培研究生规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加强人才引进,开展干部培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此外,学院办学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全面从严治党,创建和谐稳定办学环境。
成绩是可喜的,但我们仍要认清形势,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强校的虹吸效应,高校竞争加剧,后发者的机会劣势,对跨越发展的共识凝聚等等,都是横亘在学校面前迫切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吴健强调,要深刻领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服务”。近期,浙江省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杭州市推动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浙江大学也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和学科目标,要认真把握区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教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浙江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机遇。
吴健指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点是立足应用型定位,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形成办学新格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原则是坚持深度融入,着力互补发展;坚持立足地方,着力特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对于学院,如何狠抓落实,扬长优势,补齐短板?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牢把人才培养方向;深入推进应用型建设,提升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全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彰显办学特色;打造招生就业优质工程。要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要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能力:加强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成果培育转化工作。此外还要在加强支撑保障,优化办学环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着力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工程师学院的互动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

叶民在讲话中结合形势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以全面的分析,明确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目标。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校,学院和众多地方高校一样面临着发展困境。要认真思考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内涵、标准、建设路径等,进而思考学院办学治校存在的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正视问题,抓住关键要害,补齐补好短板,激发发展潜力。二是以清醒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和“四个意识”。要全面理解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高校巡视中存在的问题与浙大巡视要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的各项要求。三是以扎实的作风,体现高度的责任担当。要扛起建设新型高水平大学的责任担当,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在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的征程上,人才是基础,各二级分院要挑起队伍建设的责任;各二级党委、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更好地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勇挑重担,并落实在工作岗位中。
对于开学初的工作,叶民强调了三点:一是继续做好学运会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三是精心准备,认真做好2017级新生迎新工作。
全体中层干部,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