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和母校是命运共同体。母校时刻牵挂校友,希望他们一切顺利;校友对母校也有着别样情怀,有机会就想回家看看。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学院院长吴健这样说。
“户外雨停,是因为云开雾散;室内欢馨无限、其乐融融,是因为校友们星光璀璨。从ZUCC这个培养人才的梦工厂出发,你们就是闪耀在人生舞台上的无数明星。”学院党委书记叶民这样说。
6月24日下午,大雨初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星光校友颁奖暨校友恳谈会暖意浓浓。恰逢学院今年首场校园开放日,也是学院办学18年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节点,30余名校友响应母校的召唤从五湖四海赶来,为母校的成就喝彩,为母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与师长同学汇报自己的成绩,分享宝贵的人生故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主持活动,副院长朱永平出席活动。

“校友和母校是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一说得到了校友们的深切共鸣。在与会领导为校友颁发星光纪念杯后,2006届广电新闻专业校友,浙江之声的袁奇翔率先发言。从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上课到倡导校友导师制,一对一培养优秀学子,袁奇翔一直为母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他希望校友会能发挥更大作用,在校友工作、事业遇到瓶颈时,能够通过校友会的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帮助校友渡过难关。
2013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就职于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的赵青航已在学院授课150课时,他倡导业界精英校友回校授课的制度化、系统化。2008届计算机专业校友,微勋网络创始人兼CEO张敏表示,愿意多和学弟学妹分享新媒体方向以及投资方面的经验,帮助他们在未来就业、创业方面抢占先机。
2006届临床医学校友,任教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李璐,是学院香港校友会的首任会长,她号召继续拓展成立海外校友会,将境外校友的力量团结起来。

应用型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定位“应用型”,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迄今为止共培养了15届,4万余名毕业生。据第三方评价机构调研,毕业生薪资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创新创业率均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在社会上赢得了口碑,打响了品牌。星光校友就是学院应用型培养结出的累累硕果,他们也对学院的应用型品牌的打造提出自己的建议。
“城院的毕业生都特别‘能干’,表现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上,所以我特别喜欢招城院的毕业生。”2004届旅游管理专业校友,杭州凝聚公关策划有限公司的燕民表示。
2004届法学专业校友,美国高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真在校时就是风云人物,也是在座许多优秀校友的偶像,她提出:从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而言,要进一步思考“优秀”学子的标准,城院学生有着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的优秀,希望今后能够多挖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一贯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别看2015届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杭州小喵科技有限公司CEO戴伟康毕业没多久,创业之路却已走过多年。他的创业伙伴来自学院创业班,创业场地是学院批的,项目是学长学姐大力帮助支持的,“像城市学院这么大力支持学生创业的学校不多!” 戴伟康感慨道。
2011届英语专业校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张峥,则从全球化视角来观照应用型:“我的工作是将全球化理念进行本地化应用,也将中国的需求告诉世界各地。感谢母校的锻炼平台,赋予了我国际化的视野,让我在大学时代就清楚未来的方向,并在入职多年仍保有当年的情怀。”

梦工厂之星光璀璨
参与活动的,不仅有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校友,也有刚毕业不久的2016届校友,可谓少长咸集。还有夫妻双双来参与的,和母亲一道与会的,许多校友都表示,百忙中抽空回母校见老师,弦也松了,很是舒适亲切。
2007届毕业生蒋浩、干雪玲共同打造了�梵雅皮草品牌,他俩开心地说:“毕业十年,我们夫妻俩回家啦!”
“我和我先生,我弟弟,还有众多亲戚都曾就读于城院,从这里起步,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感谢ZUCC!”2005届广电专业毕业生,江干区人民法院的陈欢说。
“不多说了,水果上市,大家尽管来摘!”2007届药学专业校友,创建了杭州北草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杨琪峰向大家发出盛情邀请。
“我工作于医养结合的康复医院,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回校看到我们当年的师长也正在老去,我们能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我们的师长做些什么?”2006届临床医学校友,杭州圣爱康复医院院长杨赛赛说道。
……

重返这片成长的热土,校友们无比激动,都有太多的话想和老师同学分享。
星光校友得名于《星光――优秀校友访谈录》,至今已出版三辑,深入挖掘了160余位校友的故事,已成为学院校友文化的重要载体;朋辈教育的榜样力量,作为在校大学生规划人生的鲜活范本,引发了强烈反响。
何为“星光”?编委会是这么诠释的:“让我们一起努力擦拭墨色苍穹,镶嵌星辰。待到星光满天,哪怕黑夜厚重,后来者也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