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研推进产学对接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了解产学合作组织、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产学对接七项工作实施情况等工作,10月30日下午,杭州市产学对接工作阶段性会议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市政府副秘书长姚坚,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等出席会议。
会上,市商旅集团与7所市属高校签署成立商旅产学合作组织的协议,宣布成立杭州市商旅产学合作联盟。杭州市教育局代表产学对接领导办公室汇报了杭州市产学对接七大工程开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随后,参与会议的各单位与高校代表依次发言。
浙大城市学院副院长朱永平表示,根据学院自身发展的定位,主要在专业方面做了重新梳理,力求以专业适应产业,以产业带动专业。如护理专业,拟进一步探索护理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杭州市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培养“国际化、多元化、高水平”的护理人才;而信息经济类,主要针对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向做出系列调整措施;商科类与城市建设有关的信电学科,将注重更深入地和相关产业部门开展合作。
产学对接,是响应中央的号召,更是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根本之路,更是一项民生工程。陈红英首先肯定了在产学对接过程中,上级领导部门与地方各部门各高校在产学对接相关工作上认真执行,积极支持,主动服务,充分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她特别肯定了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理念转变做出的内部改革,如专业、机制、人员的设置调整等,从过去的象牙塔中走出,走进企业,走进部门,走进社会。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仍要认清问题。陈红英指出,发展不平衡与信息方面仍然不对接、不对称是发展上面临的问题。就今后工作的开展,陈红英做出三点指示:其一,完善政策。通过不断地回头看,根据产学对接做出创新的调整,主要可针对信息互通与合作联动方面。其二,营造氛围,形成共识。需要企业部门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引领下面组织做出工作调整。其三,抓好落实。根据国家下达的规范要求尽快完善有关政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她还建议各大高校可以组建“跨校联盟”,利用大系统的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市产学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在内的7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