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目的,不在使学生得到面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面包味道更好。” 9月10日下午2点,在给2015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生做的专题讲座中,院长吴健引用了竺可桢老校长向同学推荐过的一句美国文豪罗威尔氏的名言,并表示这句话每读一次都会带给她新的感受。
讲座以“在城院成长”为主题,以悠久的浙大历史开篇,通过“了解浙大、走进城院、学长的故事、你的故事”四个篇章帮助新生了解了城市学院这所富有活力的新型高校。

求是精神,百年的坚守与追求
讲座伊始,吴健首先欢迎2015级新生成为浙江大学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并着重介绍了浙江大学悠久而光辉的办学历史。浙江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求是书院历经沧桑,几度易名,还经历了停办,而后于1928年才正式更名为浙江大学。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更谱写了一曲“文军”长征的史诗。
在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办学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后,吴健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城市学院。十六年的发展已经让城市学院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积累了一定的声誉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省教育厅2015年的首届本科院校校(院)长教学述职测评中,城市学院在参评57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七,这也是属于全体城院学子的骄傲。

助推平台,助你扶摇直上
为了使广大新生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学院的各项制度和标准,吴健对学分制、主修和辅修专业、转专业、1+3项目、立交桥、博学计划班等做出了详尽的介绍和解释。同时,她还向同学们推荐了通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和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SHUCC)等网络学习方式。
“我非常鼓励同学们能够多走出去看一看,看过以后,你的学习目标、动力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与提升”,吴健表示。她特别介绍了学院国际化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两个办学特色,她强调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富有闯劲的创业精神。

人生盛夏,全神贯注的四年
央视2015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英雄不朽”,回望学院办学至今,十六年的时间虽不长,但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校友们,最美检察官许航、创业之星陶立群、校园学者杨吉、斯坦福博士徐杭平、街拍达人钟昊等等。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成功经验,不仅是属于学院与同学们共同的财富也是后来者成长的激励之鞭。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过了这个四年,或许就再也没有一个让你全神贯注来学习的四年。”吴健提醒同学们珍惜这一段宝贵年华的同时,也告诫新生不要落入各种各样的陷阱。为此,她给出了“五个一”建议:寻找一个目标,拥有一技之长,结交一群朋友,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肩负一份责任担当。她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五点,那么距离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讲座最后,吴健再次向新生们提出了竺可桢老校长的经典“两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来自国贸1502的姜诺韵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讲座让我对校史校训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求是创新’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城院人有了更为明确的打算和目标,我会努力不让四年后的自己留下不甘和遗憾。”而来自电信1504的杨宁同学则表示很荣幸能成为城市学院的一员,自己一定会担负起身上的责任,希望四年后的自己能骄傲地说:我是一名优秀的城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