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位一体”综合测试正式拉开帷幕。8点未到,考生报道区的文一、文三楼外早已是人头攒动。
“三位一体”考试是浙江省近年来对于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次学院招生总计划数为50名,涉及4个专业,包括英语、工商管理、自动化、法学。综合成绩由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学院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成绩三部分组成。据了解,本次“三位一体”招生共收到1200余份材料,经过筛选考核246名同学进入面试环节。
另一种方式,多一份机会
招生办王利彩老师向记者介绍了本次三位一体招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录取专业发展需要及考生喜好,同时也通过追踪往届“三位一体”录取学生学习工作情况,校方积极反思,探寻更合适的选拔方式。2015年文科面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而理科面试则采取材料分析和问答的方式。这些新方式主要考察考生语言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为学院输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其中在英语专业上,学院还安排了英语朗诵环节,从词汇量积累、语音语调、仪容仪表等各方面观察考生整体素质。
考生们三三两两走出考场,纷纷讨论着自己抽到的题目。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李同学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过年期间分派微信红包的看法,她表示自己试着辩证地去回答,微信红包可以带来企业间良性竞争,带动经济发展、文化创新,但也对“低头族”等社会问题推波助澜。她认为考题与社会现实较为契合,十分灵活巧妙。而参与理科面试的汪同学表示,他的笔试题目涉及丝绸之路、青奥会等各个方面,范围甚广。相比之下面试则更为困难,他对当下时事了解不够深入,抽到的题目又是如何看待单独二孩政策,他对自己回答不大满意。此外不少考生表示若面试能涉及爱好特长方面的内容更好,大家都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整场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来自计算分院的考官周老师,他对考生的整体素质较为满意,考生们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面的广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甚至于有些都超过了在校大学生,这让他对现在的高中生刮目相看,同时也感慨是不是大学的教育方式遏制了学生的思维。
场外家长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学院有着浓厚的兴趣,针对住宿条件、饮食方面、录取情况及转专业问题等各类问题,他们对现场负责老师进行详细地咨询。家长普遍表示报考“三位一体”更多的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买一份保险”的举措,何乐而不为。但不少家长认为,文科生报考专业仅限于英语有点遗憾。广大家长均表示很喜欢校园优美的环境以及朝气蓬勃的气息,他们对学校的各项设施很满意,如提供周边酒店,交通参考,感觉自己和孩子都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遵循“三公”原则,维护考试秩序
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一向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教务部陈锋老师表示,在这方面校方坚守原则,命题期间实行全封闭入闱的方法,类似于高考的保密手段,同时考场设置单行路线,坚决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
考官也是通过层层选拔,来自于各个分院的优秀老师。考官采用专家库的形式,以1:2比例,60个正式考官,60个备用考官,有效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此外,综合测试当天,考官并不知道考生姓名,只知道学生的代号,而考试序号是由考生抽签决定的。测试现场通讯工具集中保管、考场手机信号也全部屏蔽,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得入内,每个考场都有全方位的监控,有录音笔以及摄像头等设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公平与公正。
考试当天气温较高,阳光也十分刺眼。身穿红色制服的学生志愿者早早来到现场,为考生和家长做各种服务工作。来自计算分院的瞿同学表示,志愿者的形象代表了城院的形象,因此责任重大。她觉得今年的考生充满了青春与朝气,素质很高。保安信逢江一整天都守在文三门口,他维持“三位一体”考试秩序已经3年了,“我们的职责是维持现场的秩序,避免出现拥挤的情况,虽然现在考生以及家长素质普遍很高,不一定需要我们,但还是要记住自己的职责,以防万一。” 学校二食堂也特别开放现金通道,满足考生与家长就餐需求。另外家长休息室及考生候考室、备考室均备有矿泉水及饼干,供考生及家长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