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会场
新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会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做报告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致欢迎辞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讲话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曹志芳讲话
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陈于杰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做报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姜嘉乐讲话
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铭霞发言
四所高校的领导分别发言介绍各自学校情况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
随着全国独立学院规范设置、地方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高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新型高校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面临着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选择合适发展模式和路径等现实课题。为进一步探讨发展和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交流借鉴经验,1月10日,新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4所由985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新型高校负责人相聚一堂,并邀请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一起,就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研讨,促进科学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曹志芳,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陈于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姜嘉乐,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铭霞应邀出席论坛;北师大珠海分校校长涂清云,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院长徐建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党委书记费英勤,浙大城市学院院长吴健、党委书记叶民等四所高校的领导二十余人出席论坛。
任少波在欢迎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论坛活动卓有成效的充分交流,推进与会的4所高校突破体制机制瓶颈约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克服高校的同质化发展趋向,关键在于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进一步激发各种类型、各种体制高校的办学活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论坛上,四所高校的领导分别介绍了各院的办学模式、发展概况、经验体会与制约瓶颈。钟秉林教授做题为《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报告,从独立学院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等方面展开,并阐述了独立学院坚持内涵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周光礼教授做题为《以创新应对挑战,独立学院的战略变革》的报告,介绍了院校研究与大学变革,并就独立学院如何以创新应对挑战,提出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等方面的思考。两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为进一步思考探讨独立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各位领导与专家讨论热烈。曹志芳介绍了近几年教育部完善民办教育环境的一揽子工作,以及将要出台的完善民办教育的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及创新点,并指出了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的途径问题。姜嘉乐指出无论怎么走,质量内涵最重要,要将同型竞争和特色发展相结合,避免一刀切与趋同化。李铭霞介绍了浙江大学办学体系的优化设计,将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作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让这两所高校成为为地方提供更多人才的基地。
“没有独立学院也就没有今天浙江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于永明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好不好,关键在于老百姓满不满意,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保证质量,并加强对其教育质量的监管;公办、民办院校要各有特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育部出台大的宏观政策,也希望能给地方政府更多空间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民办高校要分类管理,财务会计制度最重要,要建立民办教育的监控、评价、公示制度,真正让老百姓放心,为老百姓负责。
背景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四所新型高校均诞生于世纪之交,它们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既不同于传统公办高校,也与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有本质的差别。从经费来源看,它不像传统公办高校一样有政府常规拨款,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按办学成本分担机制收取的学费。从办学主体看,它又不是像绝大多数独立学院一样由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举办,而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所有的资产也都是国有资产。从办学动机看,举办这几所学校的母体高校都不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而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服务。从整个办学过程看,几所学校始终坚持非盈利的公益事业原则,办学各方没有谋取任何经济利益,相反,一直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这4所学校之所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优良办学成效,综合实力和水平快速提升,超过所在省份的一些地方公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是与其独特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的。这几所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高校,发挥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体制创新优势,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深化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在高等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上述4所高校既面临着与其它高校一样的内涵建设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探索完善创新性体制的重要课题,不可避免地遭遇种种问题与烦恼,比如如何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服务。当前,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为这几所学校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机制,强化办学特色创造了重要的改革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