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部署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叶民出席会议并做指示,学院副院长、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应晶出席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玉勇 主持会议。
会上,学院就业办负责人通报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调研工作的情况反馈以及2015届毕业生就业形势。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较往年更为严峻,但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进展较为顺利,在全省高校中就业率与签约率均处于中上水平。就业率100%的专业有7个,超出全省平均就业率的有14个专业。由于大学生就业人数突破700万,加之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经济形势欠佳,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依旧。此外,应届毕业生信息调研,校友(毕业后一年)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完成率较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会上,各分院及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就业存在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建议。
“就业工作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人才培养质量,一手抓就业数据,做好当下和谋划长远紧密结合,着眼提升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叶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社会转型期,就业数据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就业数据也是社会舆论与家长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优质的生源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所以对于就业数据必须正确对待,给予充分重视。其次,学院一向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拥有良好的基础,但一定要在已有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松懈麻痹,绝不能在就业管理的任何细小环节上疏忽大意。第三,继续抓好应届毕业生信息调研,校友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的组织工作,并及时分析相关数据与信息,反馈、指导和调整人才培养工作。
招生与就业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叶民强调,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将在2017年全面实施,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专业导向”将成为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考生和家长,各专业的就业率是直接的显性反映指标,背后更体现了各高校的专业培养质量的优劣。一定要充分分析新形势、新变化,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内涵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狠下功夫,破解就业难,提高就业质量。
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