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趁名城名校共荣新篇章之势而上,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品牌
发布时间:2014-07-1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7月4日下午,浙江大学与杭州市联合召开市校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总结回顾前一阶段市校合作取得的成绩,谋划部署进一步深化市校战略合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浙大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浙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主持。市领导翁卫军、徐立毅、戚哮虎、谢双成、陈红英、项永丹,校领导宋永华、张土乔、任少波、罗卫东、周谷平、严建华、罗建红等出席。双方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对接交流。

    自2012年4月市校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以来,双方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创新和创业、人才和教育、基本建设、健康和医疗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阶段,双方将面向“十三五”,进一步提升合作内涵,完善合作机制,围绕智慧经济发展、产学研平台建设、“美丽杭州”建设、人才教育培养、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谱写名城名校携手共荣的新篇章。

    作为名城名校合作的产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近两年,通过市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城市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2013年在浙江省本科二批次招生的文理科分数线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榜首,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首次列入浙江省一批次招生,今年又新增1个一批次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6.7%、94.3%。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显现,2012、2013年在校生赴境外交流率、毕业生海外深造率均居省属本科高校前茅;2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个学科获批省重点学科立项建设,55名教师入选省高校优秀教师、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151”人才工程等。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两年科研经费总量达8632.9万元。加强师资培养交流,浙江大学向城市学院输送优秀教师13名,接收173名城市学院教师、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为其评定产生教授、副教授46名,硕士生导师6名。继续开展“立交桥”项目、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城市学院70余名本科生通过该项目进入浙江大学学习。

    据了解,进一步深化市校战略合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中,关于推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发展涉及的内容有:优化城市学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召开推进学院发展专题会议,探索新型公办高校运作模式。杭州市加大对城市学院的财政投入,浙江大学加大对城市学院的人才支撑。支持城市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发展水平。支持城市学院扩大一本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招收规模,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和办学层次。支持城市学院以国际化教育为提升办学水平的突破口,纳入浙江大学国际化办学总体部署,设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专业类外籍文教专家和境外高层次兼任教师,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学院软硬件建设,加大地方急需的应用科技人才培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品牌。

    龚正说,市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在多个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效,巩固了共融发展的良好格局。下一步,杭州将以发展智慧经济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希望浙大充分发挥知识源、创新源、人才源的重要作用,在规划制定、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人才支撑等方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推动杭州智慧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市校战略合作的成效。张鸿铭表示,市以校为荣、校以市为盛。双方的合作是名校名城的合作,是加快杭州转型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双方知名度和品质的需要。杭州市把浙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己任,一定作好保障服务。

    金德水说,浙大与杭州人脉相通、文脉相连、血脉相融,是命运共同体。浙大今天的发展,是与市委、市政府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浙大当铭记历史、衷心感谢。时代赋予浙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崇高使命,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更加责无旁贷地服务杭州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和文化城市建设。希望市委、市政府在对接协调、政策落实、项目审批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浙大支持力度,推动双方共同发展。林建华表示,双方战略合作已成为市校合作的典范,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协调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协同体系、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办学体系结构和功能布局、校地合作医疗联合体模式等学校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为市校战略合作增加新的内涵。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