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2年校园开放日招生咨询现场
高考填报志愿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关心学校排名。这几年,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还真不少。此前,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管理科学院、武汉大学相继出炉2013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三个排行榜对独立学院的排名差异很大,甚至列于一个排行榜前几名的高校却未见于另一排行榜前十。同时进入三个排行榜前五名的只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同时进入前十名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对此,记者采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吴健,她笑着说:“现在各种排名实在太多,但我们一直不太在意这些排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究竟排第一,还是第二?这并不重要。我们更关注学校有多少投入在学生的培养上,做到对学生和家长问心无愧!”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强调:“各高校不要特别在乎排行榜,更不要一味追求大学排名先后。因为这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很难全面反映各个高校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实际。从根本上来说,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杰出人才……。”
人才培养勇于创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999年成立时就备受教育部关注,被誉为独立学院“样板学院”。作为首家由国家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创办并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之路,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的探索之路。
这些年,吴健院长与她的领导班子聚焦于如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经过多年的建设,现有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教学团队;2个市重点专业、2个市特色专业;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2项,市属高校教改成果奖7项,承担浙江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已超亿元,位列全国同类高校前茅。
与此同时,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渐成为了办学的两大特色。学院2011年被列为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试点、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单位。
学院先后与境外近5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取国外高校经验,强化外语教学改革,实施双语课程,探索中外合作项目“三全”(全外籍教师、全外文教材、全英语授课)教育,学生国际视野和海外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受到考生的青睐,录取分数线居文理科各专业的前列,项目在校生人数1000余人。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本科课程合作项目的首批19名毕业生中,目前有14人收到了美国或英国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近七年,毕业赴国(境)外深造学生数逐年增加,累计近1500人赴境外深造,2011届毕业生赴境外深造率近9%,深造率居浙江省地方高校之首。赴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近五年累计约1500人,未来三年,学生海外交流率将达到25%。
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38项国际级奖励、30项国家级奖励和495项省级奖励,获得专利200余项。有4位毕业生获评省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其中两位获评全国百佳创业大学生。在学院2012年创新创业成果展中,全省首辆氢能源游览车、智能GPS导游系统、野外应急救援飞行器、汽车怠速停止系统等由师生自主设计研发的优秀创新创意成果,得到了杭州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关注“第十名效应”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建院以来招生形势连年看涨,在浙江省内的和其它省份投档线均居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浙江省二批文科投档线为524分,高出二批线72分,在本批次609所高校中居155位(前四分之一);理科投档线500分,高出二批线67分,在本批次712所院校中居228位(前三分之一)。文理科投档线名列全省同类院校榜首,并超过了部分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从今年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将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次招生,还有“三位一体”招生新动作。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应晶说,高考成绩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代表一切。中学以考试成绩排名为标准,而教师、家长们都在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名。这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看来,很多考进城市学院的学生,可能当初的成绩不是最出类拔萃的,也许只是“第十名”,而城市学院正是要发掘这些学生的潜力。
临床医学2006届毕业生李璐,本科毕业在邵逸夫医院从事了一年临床工作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她用时三年半时间硕博连读,提前毕业获得妇产科博士学位,期间连续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现留任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学系,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又即将启程赴德国柏林大学,以西医方法研究中医药在妊娠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的博士后研究。
她的母亲蔡女士说:“女儿高中成绩并不出挑,考入城市学院分数也并不是很高。但是城市学院学风优良,人才培养方式非常适合我的女儿,是城市学院为她后来的继续深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应晶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造的教育价值在于,最好的师资提供最核心的课程教育,为全体学生创造充分的创新实践机会,将国际视野与专业精神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与学业指导真正体现释疑解惑。
目前,学院已培养十届毕业生共约24000余名,历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3%,其中约三分之二在杭州就业,毕业生以学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见长,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麦可思公司(MYCHESS)公布的中国大学“就业与工作能力指标”排行榜上,学院连续三年名列“中国其它本科院校”(211院校除外)前50强。其中,学生就业能力排第12位,在省内仅次于浙江财经学院。
让无数第十名超越第一名
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恰恰抓住了“第十名效应”的契机。
2006年毕业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袁奇翔,在7年的工作经历中,获得了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20多项奖项,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浙江卫视七姐妹”之一的陈婕是学院新闻学首届毕业生,现任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时政部副主任。杭州震惊全国“70码”案主要办案人,是学院法学2006届毕业生许航,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杭州市“十佳公诉人”称号……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老师们的共识:教师的第一任务是人才培养,学生能直接获得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参与创新实践,强化职业素养,培养核心能力,凭借这些优势,毕业生最终更能获得社会的青睐。
在“第十名”生源和学院积极倡导的“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下,优秀毕业生的个案在吴健眼里如数家珍。2010中国大学生创业榜百强中,学院2007届毕业生杨杰、2006届毕业生陶立群,分别以1000万和900万身价荣登排行榜第53位和第67位。
通信工程2005届毕业生姚冰,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外交专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曾先后常驻加拿大、卡塔尔等国。常驻期间担任中央国家领导人翻译,参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会谈和其它历史事件,会见了许多当地政要及国际知名人士,在当地大学就中国外交政策演讲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现于外交部业务最忙、任务最重的北美与大洋洲司工作。
英语2008届毕业生徐杭平,2009年携奖学金赴美国常春藤联盟名校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美国教授当地大学生英文写作课程,目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法学2004届毕业生刘真,2003年应邀成为《中国经济时报》特约撰稿人,毕业后被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录取为国际法专业研究生,于同年成为福特基金法律研究项目小组成员,随后服务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智囊团对外关系委员会。2008年,她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员和项目官员。2009年进入全美第二律师事务所JONES DAY(众达)工作,目前工作于全球最大的商业律师事务所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DLA PIPER)。
计算机2004届毕业的斯康,在法国获得巴黎高等管理学院MBA学位,曾担任全法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之后他放弃了获得法国国籍和工作的机会,担任了莫斯科国际商品批发市场的副总经理,负责外国商人与商会事务,现回国创业,并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海归中心副主任。
光电信息工程2008届毕业生李宁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光热太阳能方向,在校热衷创业获得校方大力支持,几次进入美国最大的创业比赛决赛,前年获得美国农业部专项拨款50万美元,为当年政府投资的两家农业企业之一,现为医药公司DB(中国)董事长。
工商管理2005届毕业生王瑛心系三农,带领村民创业致富,这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与最美妈妈吴菊萍、浙江大学创业成功第一人田宁等10人被评为“青春领袖”。
信计2009届毕业生张心欣携全奖攻读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计算机科学博士,从事的研究是自己最热爱的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基于物理的流体动力学。他所在的研究小组,是世界该领域的核心小组,他的导师也是此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说到这些生动鲜活的毕业生例子,吴健非常欣喜。她认为,大学第一要务是人才培养,国外大学的排名不仅仅在于科研成果,还在于有多少资源可以提供给每位学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生为本”,注重本科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进师生的充分互动,是学院继续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