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省教育厅下达的2013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工作及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刘玉勇主持会议。
会上,就业办通报了2014年就业工作整体态势、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教育教学反馈调查工作以及2013届毕业生职业发展及质量跟踪调查工作情况。会上指出,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虽有缓和之态,岗位需求却依旧十分紧张。随着省教育厅对毕业生就业调查细化、规范化的大趋势,也反映出目前社会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的客观指标。针对这一点,学院将积极紧抓培养人才的指向标,落实和完善相关考核体系。
在促进就业方面,各分院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多方面制定措施。如积极把握用人单位导向,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对考研、出国的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明确就业目标;将学院服务设施推到一线,打造一站式服务支持;实施暖心工程,不仅仅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贴心关注,也要将学院的关怀延伸至已经毕业就业的学生当中去,进一步加强学院和学生联系的纽带;试图自助研发城院APP以供学生获取信息、参与互动;充分发挥系主任、班主任、导师、辅导员的作用;进行周期性的就业信息公示,进一步巩固推进激励机制等。
刘玉勇表示,目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工作部署时间紧迫,这就需要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对待。尤其是教育厅于去年开始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调查,应该极大地引起学院的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是官方性质的第三方调查,具有权威性和价值性,这不但将社会需求结果逐步放大,也反映出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和欠缺。因此,在接下去的工作指导上,应切实落实班主任、导师、班级、学生组织、校友等多方层面对大学生的服务和指导,并提供最快捷广泛的信息,建立长效良好的运营机制。他特别指出,各分院与老师既要做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便捷式的服务,又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有规矩才有方圆。
“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体现,就业工作不能求全,但求找准核心。”胡礼祥强调,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最大收获。对于就业工作,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抓核心,放长线。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不单单只是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而是要长远化规划。暖心工程的实施非常必要,只有将校友对母校的亲切度不断提高,学院才能走得更远;二,理念创新,把握机遇。强化专业合作概念,努力利用好假期实践,落实不同专业间的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三,分类指导,摆正心态。毕业生的知识和素质是通过能力体现出来的,因此要努力加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对有出国、考研、创业等意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指导,并就摆正就业心态提供相关辅导。四,加强管理,夯实教学。努力将爱校荣校教育贯穿整个四年教育,特别对第四年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规划把握,并加深学生对于毕业就业调查的重视程度;长期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经验交流会及主题研讨会。
学院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