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国际视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今年暑期派出四个团队、近70位老师前往美国、新加坡、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培训。日前,学院举行2012国际文化节之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汇报会,邀请了10位教师代表交流在他校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管理经验, 充分发挥海外研修培训的辐射作用,促进学院国际化教育特色的打造。
学院院长吴健出席报告会并讲话,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主持会议,副院长应晶、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院长助理夏顺仁、周金其出席汇报会。
马青、陶�和沈哲代表赴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培训学习的老师分别从教学组、管理组和学生组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马青着重介绍了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调研成果。林肯大学为学生提供的三步课程需求:通识教育—专业要求—选修课;并通过ACE课程,强调了给予学生发展和获得有关技能和知识,在专业或事业抱负基础上提升社会责任心。马青从教学、合作与科研两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要加强教学过程作业管理,加大教学过程考核评分比例;继续加大BB平台的推广与应用,与face to face教学方法更好的融合;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导入协同创新项目等。管理组汇报的陶�感受最深的则是林肯大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的品牌建设、后勤服务、体育文化、走廊文化等等。她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学校要体现服务意识;重视大学的品牌建设,规范和推广VI系统;区域性管理和属地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沈哲代表学生组发言,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空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赴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培训团由吴奕立、孙钰两位老师就国际化课程教学能力方面进行汇报。吴奕立指出教师的教学需要激情,教学的过程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并以团队合作的实例强调了团队教学的必要性,并反思了国内课堂上师生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孙钰则重点介绍了TC教学法与SMART教学设计方法。国外大学师生之间频繁有效的互动也令他感受深刻。
金月成代表赴香港理工大学培训团进行汇报。他介绍了香港特区的教育体系,香港的教学管理模式等,并着重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学院今后发展的建议,认为应该重视制度建设、强化论证反馈、规范学术、加强毕业生的追踪评审工作、建立院长与学生公开对话制度等,发人深思。
郑健壮、张帆代表赴新加坡理工学院培训团进行了汇报。郑健壮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张帆从CDIO理念出发,介绍了实施CDIO的12个标准,着重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标准、设计实施经验的标准以及工程实践场所的标准等,并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强调了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来自商学院的赵晓东和来自外语分院的赫英两位老师分别就前往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修项目学习经历做了经验交流。赫英特别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为将要前往境外进修的老师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吴健做总结讲话。她向参加培训的、特别是交流分享经验的老师表示感谢,也对为此次暑期教师培训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吴健指出国际化教育是学院着力打造的两大特色之一,近年来有了很好的起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成果丰富。
学院的国际化教育今后该如何进一步开展?吴健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由他及己,将他人的东西更好地消化吸收,为己所用。第二,由浅入深,通过思考—体会—行动这一过程,由感性的冲击、认识,深化为理性的思考,主题更为聚焦、讨论更为深入,归结到几条明确的、可以实施的措施,推动学院发展。第三,各分院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外交流、进修等方面数字的提升不是国际化教育的初衷,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培训进修,在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方法,关注学科新进展以及实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经验,使得先进经验在学院生根、开花、结果。
胡礼祥指出,支撑学院办学质量的有三个层面:理念、模式与方式方法,理念是“道”,方式体现的是“术”,而模式是道的实施以及术的利用的结合。真正需要深入改革的是“模式”,无论在学院办学层面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层面都需要加强设计、整合与推动,从而将学到的先进理念与个性化的、适合学院的方式方法有效结合,真正推动学院整体发展。
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2012年暑期组团赴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法培训、新西兰国际化课程教学能力培训、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培训学习、香港理工大学培训学习的全体人员,各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聆听了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