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我们更关注有多少投入在学生的培养上”
发布时间:2012-07-20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

    填报志愿前,很多学生关心学校排名。这两年,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不少,可但凡是独立学院排行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几乎稳居前三甲。对此,记者采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吴健,她笑着说:“现在各种排名实在太多,正规不正规的都有,但我们一直不太在意这些排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究竟排第一还是第二不重要,我们更关注学校有多少投入在学生的培养上,做到对学生和家长问心无愧。”

    人才培养勇于创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999年成立时就备受教育部关注,被誉为独立学院“样板学院”。作为首家由国家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创办并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之路,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的探索之路。

  这些年,吴健院长与她的领导班子聚焦于如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目前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全省独立学院第一),1个省重点专业,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已超亿元,位列全国同类高校前茅。

  与此同时,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渐成为了办学的两大特色。学院2011年被评为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试点、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单位。

  学院先后与境外45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取国外高校经验,强化外语教学改革,实施双语课程,探索中外合作项目“三全”(全外籍教师、全外文教材、全英语授课)教育,学生国际视野和海外交流能力不断提升。近七年,毕业赴国(境)外深造学生数逐年增加,累计近1500人赴境外深造,2011届毕业生赴境外深造率近9%。赴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近五年累计约1500人,未来五年,学生海外交流率将达到25%。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38项国际级奖励、30项国家级奖励和495项省级奖励,获得专利200余项。有4位毕业生获评省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其中两位获评全国百佳创业大学生。在学院2012年创新创业成果展中,全省首辆氢能源游览车、智能GPS导游系统、野外应急救援飞行器、汽车怠速停止系统等由师生自主设计研发的优秀创新创意成果,得到了杭州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关注“第十名效应”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生源质量历年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省二本线上生源100%,浙江省二本、三本并轨招生后,近三年文理科分数线均居省内高校中上游水平。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应晶说,高考成绩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代表一切。中学以考试成绩排名为标准,而教师、家长们都在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名。这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看来,很多考进城市学院的学生,可能当初的成绩不是最出类拔萃的,也许只是“第十名”,而城市学院正是要发掘这些学生的潜力。

  临床医学2006届毕业生李璐,本科毕业在邵逸夫医院从事了一年临床工作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她用时三年半时间硕博连读,提前毕业获得妇产科博士学位,期间连续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现留任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学系,从事临床科研工作。

  她的母亲蔡女士说:“女儿高中成绩并不出挑,考入城市学院分数也并不是很高。但是城市学院学风优良,人才培养方式非常适合我的女儿,是城市学院为她后来的继续深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应晶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造的教育价值在于,最好的师资提供最核心的课程教育,为全体学生创造充分的创新实践机会,将国际视野与专业精神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与学业指导真正体现释疑解惑。

  麦可思2009排行榜显示,在全国非211院校中,浙大城院的学生就业能力排第12位,在省内仅次于浙江财经大学。

    给学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恰恰抓住了“第十名效应”的契机。

  2006年毕业于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袁奇翔,在不到6年的工作经历中,获得了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20多项奖项,去年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浙江卫视七姐妹”之一的陈婕是学院新闻学首届毕业生,现任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时政部副主任。杭州震惊全国“70码”案主要办案人,是学院法学2006届毕业生许航,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杭州市“十佳公诉人”称号……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老师们的共识:教师的第一任务是人才培养,学生能直接获得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参与创新实践,强化职业素养,培养核心能力,凭借这些优势,毕业生最终更能获得社会的青睐。

  在“第十名”生源和学院积极倡导的“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下,优秀毕业生的个案在吴健眼里如数家珍。2010中国大学生创业榜百强中,学院2007届毕业生杨杰、2006届毕业生陶立群,分别以1000万和900万身价荣登排行榜第53位和第67位。

  英语2008届毕业生徐杭平,2009年携奖学金赴美国常春藤联盟名校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美国教授当地大学生英文写作课程,目前在美国俄勒冈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计算机2004届毕业的斯康,在法国获得巴黎高等管理学院MBA学位,曾担任全法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之后他放弃了获得法国国籍和工作的机会,担任了莫斯科国际商品批发市场的副总经理,负责外国商人与商会事务,现回国创业,并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海归中心副主任。

  光电信息工程2008届毕业生李宁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光热太阳能方向,在校热衷创业获得校方大力支持,几次进入美国最大的创业比赛决赛,去年获得美国农业部专项拨款50万美元,为当年政府投资的两家农业企业之一,现为医药公司DB(中国)董事长。

  工商管理2005届毕业生王瑛心系三农,带领村民创业致富,这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与最美妈妈吴菊萍、浙江大学创业成功第一人田宁等10人被评为“青春领袖”。

  说到这些生动鲜活的毕业生例子,吴健非常欣喜。她认为,大学第一要务是人才培养,国外大学的排名不仅仅在于科研成果,还在于有多少资源可以提供给每位学生。城市学院“以生为本”,注重本科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进师生的充分互动,是学院继续发展的方向。新生国际交流奖学金是吸引优质生源推出的新政策,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招生亮点

  ●2012年学院继续为高考成绩达普通文理科第一批本科分数线的文理科优秀新生,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考生通过申请,将有机会获得一次学院全额资助赴英美等国著名高校交流学习3~4周的机会,价值约四万元人民币,可选择学校有: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等。另外,还可直接进入学院博学计划班学习,同时获得入学时一次自主选专业的机会。

  ●学院依托——浙江大学“高教立交桥”政策,每年在一年级学生中,选拔1%的优秀学生于二年级进入浙江大学试读,试读期限一年,试读期内达到浙江大学修读课程要求的学生获得浙江大学正式学籍;在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学院积极与境外院校合作,举办推荐研究生项目。南昆士兰大学每年向城市学院USQ项目应届毕业生提供若干免试商科硕士全额奖学金名额;学院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院还开通了美国伊利诺州理工大学、美国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高校的推荐渠道。

  ●学院的转专业政策比较宽松,新生入学第1学期即可提出转专业申请。此外,学院增设“1+3”项目,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选拨100名优秀学生,进入金融学、财务管理专业完成后三年学习。

  7月23日校园开放日:学院9大分院的院长和教授们,与广大考生和家长面对面,为高考志愿填报答疑支招。

  招生热线:0571-88018551          招生信息网:http://zs.zucc.edu.cn/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