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来啦!今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园内彩旗飘扬,新一批3300余名学子的到来使静寂的校园顿时欢腾起来。
图信大楼新生报到处8个注册窗口一字排开,接待前来注册的新生。学校采用以最便捷的方式“一站式报到”方便新生完成注册。注册手续完成后带着新生宝典等资料走出报到大厅,但见图信广场上各分院早已支起了橘色棚子,学长学姐们身着代表各自分院颜色的T恤,满脸笑意地迎接新生。浙江萧山的姚同学,虽是新生,却已是第三次来学院,对这里熟门熟路,“先注册,再去分院报到,最后到寝室安置行李,总共就花了20分钟,很方便高效!”
期许篇:认识大学,合理规划是首要
在注册大厅,吴健院长看望新生,亲自把资料袋递给新生,并叮嘱新生要仔细学习《新生手册》。她还到寝室了解了新生的入住情况,并告诉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向楼长和层长求助。吴健希望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增强自主性和对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心。
在法学院新生报到点,胡礼祥书记翻看了家长手册,并嘱咐迎新人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随后,他前往学生宿舍求真楼看望了新生,并与新生家长亲切交谈。“大学的学习同样不能放松,大一尤为重要,要最好规划,树立学习目标。”胡礼祥表示,“希望家长能放心,学校一定会照顾好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也希望新生尽早进入新角色,认识大学。”
迎新现场,一些分院还特意安排了针对新生的调查问卷,精心设计多种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新生情况,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即将进入的新集体。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学院会陆续开展新生的转型始业教育,以接轨、衔接为主题,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熟悉学习规律,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的教育将是接下来新生始业教育的重点,应晶副院长表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规划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定下目标,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对自身的未来有一个切实的计划。”
憧憬篇:角色转换,开启大学新生活
虽然还未正式开学,但记者采访后得知,新生们对于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普遍有了较为清晰的构想。不少新生在暑假已经开始为大学生活而准备。英语专业新生洪艺超告诉记者,在暑假期间,她特别攻读了一些英语专业书籍。没有任何住校经历,自理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她,在暑假开始帮助父母洗衣、做家务。父母都夸奖她长大了。
新生陈安安自信满满:“进入大学后,我要全面发展自己,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除了把专业功课学好外,还要多学习一些其他学科专业,像是日语、软件制作等都是感兴趣的事情。”
贾心宇是今年“新生国际交流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城院提供的这个机会很好,我们可以凭借这个项目出国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同时还有直接进入博学班学习的机会,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太多优越条件。”对于大学生活贾心宇充满了期待,他明确进入大学后,会努力打好专业课程和外语的基础,为将来出国深造或是考研做好准备。
来自辽宁大连的孔同学,对城院第一印象就是大。和其他来报到的新生不同,他婉拒了家人送行的要求,只身一人带着“老大一个包”飞到杭州。提及今后的目标,孔同学二话没说,“考研!”
祝愿篇:发掘潜力,美好未来不是梦
身着各色院服的学长学姐们以及身穿白色T恤的志愿者,是图信广场最活跃的一道风景。去年的新生菜鸟,今年的迎新学长,这群刚“升级”的学长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感到温暖亲切。“去年也是新生,深知学长学姐的重要性,所以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名志愿者说,作为新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人和学长,有义务和责任告诉新生,大学不是“埋头苦读”出来的,合理地利用时间学习,结识良师益友,积极参与实践提升能力,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法学院的迎新摊位前,还出现了“校园学者”优秀校友王俊的身影。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毕业后第二次参加迎新活动。“我对母校有着特别的感情,有空就会来看看这里的新变化。趁迎新的机会,我会特别关注有潜力的学生,来挖掘适合做研究的‘潜力股’,也可以和他们进一步地联系、交流。”常为学弟学妹们做讲座和上课的他表示,“能够和学弟学妹在一起,并帮助他们认识大学、认识学习,让我觉得很开心。”
新生,你们来了,主角登场。在今后的四年里,你们将以规划为脚本,以理想为幕布,尽情在这个舞台上表现自己,挥洒青春与汗水,追逐四年后的成功。在未来四年,城院的舞台将用宽阔的怀抱来欢迎你们,关爱你们,支持你们。家长、老师与朋友就是你们最好的观众,为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而喝彩,为你们青春与热情的表演而欢呼。有规划的青春不会虚度,接下来便是你们乘风破浪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