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拿精心制作的简历,眼里闪烁着坚定和希望,“搜捕”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12月18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1届毕业生招聘会在风雨操场火热进行。320多家用人单位一早就挂起了单位的宣传海报和招聘资料,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共收到了3026份简历,初步达成意向867人。
此次招聘会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党委副书记刘玉勇以及九个分院总支书记和副院长亲临现场,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据了解,今年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并且非常重视招聘会,许多单位的总裁经理都亲自参加选拔人才。招聘会开始前,有许多家新增单位主动联系学院就业部门,希望来到现场为企业“招兵买马”。此外,今年招聘会还出现了“校友反哺”、“返乡就业潮”、“低年级学生提前参与”等众多现象。
――现场扫描
以专业兴趣为导向,“返乡就业潮”队伍增大
招聘会上,众多应聘者们在“战场”上仔细捕获着各种信息,来回穿梭在各招聘摊位间,然而有一群人他们总是在特定地区的单位前停留、询问、投简历,他们就是“返乡就业”者。据了解,今年毕业生中“返乡就业潮”的队伍渐渐庞大起来了,来自浙江海洋学院的郑巧娟,便是其中之一。学物流管理的她原本已在宁波找到工作,但身为杭州人的她,想回家乡工作,于是拒绝了宁波的就业机会,特意从舟山赶来参加此次招聘会。像郑巧娟一样找工作首要考虑因素是地区的还有很多同学,浙大城市学院金融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任亚琼表示也会优先考虑家乡的工作,对于专业问题,只要与专业相关都能接受。
另一方面,选择以专业兴趣为首要考虑要素的应聘者也不在少数。浙大城市学院计算分院的颜春曲排在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应聘队伍中,这是她本次招聘会所投出的第一份简历。之前,她就在学院网站上详细看过招聘单位的名单,虽然数目众多,但对颜春曲来说,中意的单位其实并不多。“我学的是计算专业,偏向于技术类,对我来说专业是第一选择。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希望能学有所用。”颜春曲说。有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也来到招聘会,他们觉得找工作应该以兴趣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提前体验就业氛围,早准备、早下手 除了应届毕业生们,招聘会现场还有另一批人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目标。叶银财是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分院大一学生,虽然离毕业还有三年,但如今的他已早早考虑起了就业,这次他也和大四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招聘会。“我是来看看的,反正以后也要来的,提早感受吧。”叶银财说,他希望通过这次招聘会了解现在就业形势,并针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分析在四年后的情况。
刚考完四六级考试,冲冲赶来招聘会现场还有很多大三的学生,他们中有些带来了简历,正寻觅适合的寒假实习工作和兼职,积累自己社会经验;有些则“走马观花”般查看、记录、询问各个招聘信息,希望能为来年自己应聘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早准备、早下手。
――就业指导
现场指导,理性选择成为就业“热词”
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一早就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关心用人单位和同学们的情况。胡礼祥表示,今年参加的用人单位比往年都要多,增加了很多应聘机会,但是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他希望同学们先考察,看岗位适不适合自己,重点关注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学们还要转变就业观念,在选择单位时不要只关注‘我有多少薪水’而应该看重在这家单位‘我能做什么,有什么发展空间’等问题。”面对就业机会,胡礼祥指出,“本科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有自己的想法,对待工作要沉下心去做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另外,他还强调同学们参加招聘会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不仅能了解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还能在与应聘单位交流中锻炼能力,掌握应聘技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做到理性就业。
在现场,几位优秀校友正和领导、老师们聚在一起沟通交流,记者了解到,对于就业,他们都有一致的看法就是要理性选择用人单位,不能盲目投简历,要以兴趣为起点,仔细了解用人单位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说,本次招聘会用人单位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他同时也希望提升学生参与招聘会的积极性。参加校园招聘会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战信息,也是获得历练的一个过程。据了解,目前学院正积极扩充学生就业基地库,让高端、核心的企业成为学生的就业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
细心指导,把促进学生就业摆在第一位 今年九个分院总支书记、副院长亲自来到招聘会现场,并在现场设立了咨询点,为毕业生提供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和岗位介绍。创意分院总支书记徐波在招聘会现场观察了很久,他表示本次招聘会用人单位的增加,预示着社会的就业需求量正在回暖,但适合应届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并不是非常多。他建议同学们要放稳心态,面对机会先就业再择业,同时了解国内就业和人才需求形势,学会权衡利弊,注重用人单位的人文素养、环境等软实力。
招聘会上,记者观察到,有位法学院的老师一直留心着每张招聘海报,仔细的记录下适合自己学生应聘的岗位信息,时而在用人单位摊位前与工作人员攀谈,时而又和学生聚一起交流讨论,这就是法学院副院长袁继红。袁继红一直很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不论是平时的授课还是招聘会前的分院动员大会,她都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我刚才在前面一家单位那里听说他们要招个法学的男生,刚好我在现场碰到我们学院一个男生,条件刚好符合,我就拉他过去投简历了。”袁继红很兴奋地讲到。
――招聘感悟
单位“招兵买马”,态度能力是关键
浙江阿杰邦尼服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这次来到城市学院,希望找到有潜力、肯吃苦的毕业生。虽然是服装公司,但是他们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都有需求,比如商学院的同学可以去管理和营销部门,传媒学生可以做公司的文化宣传。他表示他们公司最看重的是学生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公司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培养计划,以六个月为期限进行职场培养。
通过早上几个小时的招聘,杭州青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就收到了40多份简历,并有70%-80%的人都能进入下一步的面试,他们公司的总裁周何建亲自来到了招聘会现场了解情况、招募人才,他说:“我们公司最希望招聘的就是有激情、有想法、善于沟通的年轻人,对于专业,我们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你态度认真,自身能力强,就有可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校友返校招聘,厚积勃发才是长远之道
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田宁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成功典范,此次浙江盘石回到校园进行“招兵买马”,招聘各大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成了许多同学排队应聘的“最火”单位之一。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对信息技术的有实习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同学会被优先考虑,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同学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激情和积极性。一个上午,“盘石”共收到了50多份简历,初步达成意向者有30多个。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还看到 “创业明星”陶立群的身影,他带着“绍兴新天烘焙食品有限公司”的团队骨干回到母校。陶立群从单店起步,到现在拥有18家蛋糕连锁店。目前,他的公司正进入营销管理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招聘大量人才,因此他马上回到母校招聘人才。对于学院的创业学生,陶立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没有适合的机会,不要急着去创业,创业不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大家可以选择先就业积累经验再进行自主创业。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扎实的知识基础非常重要,大家应该多看书,多学一些实践技能,厚积勃发才是长远之道。”
图片报道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