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浙大城市学院政产学研合作专题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10-12-05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12月3日下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政产学研合作专题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分院现阶段政产学研工作开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重点围绕校外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建设,探索基地建设如何进一步支撑学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问题。学院院长吴健出席会议并讲话。院长助理夏顺仁主持会议。  

    总结经验  打造办学品牌 

    政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院培养“三型”人才重要平台,更是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浙大城市学院在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与42家部委局办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力打造校外政产学研人才培养平台,五年来共建设校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实习实践基地)235个。无论是组织层次,还是组织规模、影响程度和所发挥的作用在同类高校中位于前列。 

    会上,各分院负责人分别就与政府、企业的合作项目的开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拓展,以及政产学研工作如何助推教师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培养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医学院安排临床医学的学生以半年在附属医院实习,半年在市级医院实习的形式,从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上双管齐下,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商学院根据其长期进行经管问题研究的特征,确立了开展政产学研工作的定位,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团队建设方面,信电学院根据与校外单位的对接情况,将分院研究的方向整合为旅游电子产品研究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两大类,分别形成了10人左右的团队,今后将以团队的形式更好地进行政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工程学院则在教师的培养上下足了功夫。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年轻教师推荐到企业、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合作能力与技术服务视野。与此同时,也鼓励老师拓展与校外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已有12位教师参加了杭州市相关行业或学术组织,当选为咨询专家与委员。传媒学院与商学院的教师则通过科研与为政府决策服务相结合,通过城市发展中心和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信息调研取得了良好成效,几年来为杭州市政府送阅信息采纳数量逾百,提供的政研信息多次受到市领导关注和批示。

    杭州市西湖博览会办公室与学院合作6年,累计60余位学生挂钩实习,900位学生参与项目策划与执行,11位毕业生在西博办就业,成为杭州会展业的有生力量。目前是浙大城市学院唯一授牌的示范基地。      

    分析问题  共谋发展方向    

    平台搭建难度,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校外产学研基地不完全合拍,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问题……各分院负责人在会上提出了在开展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希望通过交流和探讨,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学院“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创意与艺术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分院,不少教师是刚研究生毕业从学校到学校过渡的年轻“80后”,与外界联系少,资源相对不多,在开展基地建设方面困难不少,造成了基地数量较少的现状。由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对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几大分院都有体会,针对这一问题,商学院范晓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要长期与校外实习基地确立关系,必须要对口到各个专业。以商学院为例,商学院共有7大专业,7个专业都有个各自有特长的老师,在对实习基地进行筛选后,他们选出了其中35个有效实习基地,并且为每一个基地确立一位老师作为联系人,进行长期的联系与沟通,这对于建立巩固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梳理师资队伍,明确教师特长和发展方向,从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工作上的重大突破。据了解,商学院今年获得了32个政研项目,与杭州市职能部门的合作也扩展到了15个,是历年来商学院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完善管理  走可持续之路     

    会上,合作与发展部部长金首红对学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学院“西博模式”、 “工商模式”、 “复合式实习模式”、“楼塔模式”等多种成功运行的示范模式,并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合作发展工作的28字方针――“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对接需求、整合资源、建立渠道、服务发展。”此外,合作与发展部副部长叶加申对正在拟制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说明,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与会人员还就市校合作办学机制大框架下如何深化“主动融入,平台合建,任务导向”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探索“应用导向,兴趣驱动,全课堂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以基地内涵建设为抓手,丰富学院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之能真正发挥对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凝练等多个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夏顺仁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院政产学研工作定位是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加强对接、服务需求,主要任务是开展活动、推动交流、促进发展。通过向社会“要”资源,学院与政府或企业“联姻”,“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这条捷径,使学生灵活地学习专业知识,缩短原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同时,产学研合作也是青年教师在岗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科研活动的良好平台。会上,他还就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政产学研工作层面的内容进行了解析。       

    吴健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分院和相关部门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她表示,高校职能通常意义上有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内容。而政产学研合作是在另一个纬度对高校职能的概括,它是和高校其它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必须要做好的份内之事。对于学院政产学研工作的重点,吴健归纳为科学研究和学生实践平台的搭建这两方面。她指出,政院合作为政府科学决策、民主执政提供参考,这在学院工作中对应的就是“科研”,是理论研究的一部分。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院为校外产学研基地提供智力支持、科研支持才能达到合作双赢,才能真正实现基地建设教师应用科研、学生实训实习、毕业生就业服务功能真正三位一体的目标。吴健特别指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一定要更注重梳理,在总结交流经验成果的的基础上,考虑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教务部、学工委、组织人事部、科研部、合作与发展部负责人,各分院产学研分管领导、教学副院长以及产学研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扫一扫分享本页